打車App頻遭詬病 地圖定位“漂移”
摘要:原標題:打車App頻遭詬病 地圖定位“漂移”補貼少了,打車平臺怎樣才能留住用戶與司機?不少用戶表示,現在專車平臺的“紅包”越來越縮水。定位過分偏
補貼少了,打車平臺怎樣才能留住用戶與司機?
不少用戶表示,現在專車平臺的“紅包”越來越縮水。
定位過分偏離 系統“高能”
繼7月滴滴、優步等專車平臺被北京市相關部門約談后,近日,滴滴打車、優步、易到用車3家平臺首次被深圳市交委約談,要求對私家車接入互聯網平臺參與營運進行整改。隨后,Uber以“未盈利”為由不開發票又被指涉嫌漏稅。如今,打車App在政策層面一再“上頭條”,另一方面,不少司機、乘客在使用過程中的“吐槽”日漸增多。日前,有滴滴用戶表示,其地圖定位太差,常出現定位不準。司機更是抱怨,系統過于“智能”,涉嫌故意減少司機補貼。
地圖定位“漂移”
“明明在文明路和北京路的交叉口,滴滴定位卻在文德路上。結果司機來電問了半天,建議我取消訂單。”用戶董女士表示,上周大雨自己雖然叫車有人搶單,但結果定位和實際位置不符合,司機最終沒來接單。
事實上,打車App定位不準許多用戶都有體會,位置“漂移”似是常態。滴滴司機賀先生告訴記者,當前App自帶的地圖定位很有問題,他就多次出現距離3~4公里的搶單信息。“如果不是老司機,知道那個具體位置,都不敢搶單。”他表示,不僅是用戶的定位信息顯示常出現定位不準、偏離實際位置,就是系統派送的單,也會出現定位不準,甚至相距較遠。因此,現在司機搶單之后,都要首先電話給用戶,以確定真實位置避免繞道、白跑。
“專車App定位不準,在我家附近永遠會定位到其他區,按了不使用地理信息之后司機的派單也依然顯示不準確的定位。遇到本地司機還好,遇到只靠地圖導航不懂路的外地司機就更加無語了。”日前,廣州用戶Hui-K在微博上稱。記者發現,類似的信息,早在今年5月份就見諸報端,但經過數月之后,情況并沒改善。不過,定位不準的問題在神州、一號租車、Uber上也有存在。
廣州交通集團一名司機就告訴記者,此前他也用過這些專車,發現找客人費勁,補貼又少,還不如拉路邊客更自在。
App的計費系統“太智能”
除了不受司機和用戶歡迎的動態加價之外,滴滴打車App還會耍下小聰明。
“平臺有個規定,如果一天跑到15單,就可以額外獲得100元的補貼。但是,有個前提條件,就是要完成派單任務的50%及以上。“賀先生表示,目前,司機端有兩個界面,一是搶單界面,一個是派單界面。后者由平臺隨機派單,司機每天的接單率要超過50%。“派單6次,接單3次,這就達到50%?其實不是,系統會顯示為40%多,也就是派7單接4單,才行。”
不過,這也許不是最傷司機的地方,傷司機的事是滴滴莫名其妙的突然派單。“明明派單完成率達到60%,全天接單也達到15單,這個時候要退出滴滴App界面時,點擊屏幕卻似無反應,這時一下子連續來好幾單派單的活,讓司機的派單完成率瞬間就低于50%。”賀司機表示,這樣到手的100元補貼“飛”了,而且次日早晚繁忙期的1.5倍補貼也“飛”了。
同樣是滴滴司機的劉先生也證實了這一點。劉先生透露,“剛開始以為是自己多想了,但次數多了就發現其實好像有規律。”
賀先生告訴記者,補貼減少、系統太聰明,導致現在專車司機少了,以前的單要搶,就像搶紅包。現在,可以“挑活”暫時不搶也沒關系——倒計時15秒,你有足夠的時間挑單。
文、圖整理/廣州日報記者 李光焱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