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農業綜合開發激活萬頃沃野
摘要:丁 振 張金誠 文/圖 市委書記余學友(右三)在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左三)陪同下,到西平縣調研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近幾天,西平縣蔡寨鄉馮張莊村黨支部書記、惠農源種植合
丁 振 張金誠 文/圖
市委書記余學友(右三)在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左三)陪同下,到西平縣調研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近幾天,西平縣蔡寨鄉馮張莊村黨支部書記、惠農源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馮海山一有空閑,就到合作社的谷子地里轉悠,看看谷穗有多長、多粗……心里盤算。除去流轉土地費用和投資,每畝地還能凈賺800多元。
惠農源種植合作社整合和流轉的7300多畝土地,都在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內,是項目區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給惠農源種植合作社帶來了好的收成。
西平縣是國家首批農業綜合開發縣和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2012年又被定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以來,該縣累計改造中低產田和建設高標準農田78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66.1%,西平縣連續10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農業綜合開發功不可沒。
西平縣被定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4年來,省農發辦先后在西平縣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8個,合計面積11.3萬畝,總投資1.56億元,涉及二郎、焦莊、蔡寨和專探4個鄉。西平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為了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實施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助力規模農業和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在項目實施中采取了四項措施。
立足發展現代農業,科學規劃各項工程。在項目區涉及的田塊,有的地方原來打過一些機井,修過一些道路,生產條件較好,有的地方還從未進行過治理,土地保持原始狀態。根據這種情況,在項目規劃和建設中,該辦采取了兩種版本:第一種是創新版,對從未進行過土地治理的村和區片,按照建設高標準農田的要求統一進行規劃和建設,使其一步到位,徹底改變原始面貌。第二種是升級版,對一些老機井還可以使用的區片,原有工程盡量保留,不足的缺啥補啥,把其提升為高標準農田。同時,根據發展規模農業和現代農業的要求,把新打機井全部規劃為電灌機井,并全部埋設地下輸水管道,提高灌溉能力和節水灌溉水平。
立足打造優質工程,科學管理工程質量。該辦一是從宏觀上管理,根據上級對工程質量的要求,制定了項目區井、橋、溝、路、樹等工程的質量標準和各項管理制度,印發給施工單位負責人、工程監理、項目區鄉村干部和指揮部人員,要求他們嚴格按照工程質量標準施工。同時,提前建好井、橋、溝、路、樹樣板工程,使大家學有樣板,比有尺子,趕有目標;二是從微觀上管理,把井、橋、溝、路、樹和建配電房、埋設地下電纜,地下輸水管道等工程的施工都分為若干道工序,工程隊施工時,指揮部人員和工程監理跟蹤監督。上一道工序經檢查合格后,才能開始實施下一道工序,確保每一道工序和使用的原材料都符合質量標準。
立足打造民生工程,科學組織項目施工。為了既不影響農業生產,又能加快施工進度,該辦注重在“早”字上做文章。一是早招標。項目一經批復,即開始進入招標程序,給中標企業充分的開工準備時間。二是工程早定位。項目規劃經省批復后,立即組織鄉、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對溝、路、井、橋、配電房等工程進行定位,讓農民種莊稼時就把工程占地預留出來,減輕做群眾工作的難度和減少賠償支出。三是占地早補償。及早組織人員對工程占地進行統計和補償,保證按時開工。三是障礙早清除,減少施工阻力。四是施工早運籌。應用運籌學的原理,對項目區各項工程的施工時間和程序科學進行安排。首先集中力量修筑主干道路上的過路橋,開挖排水溝、修筑機耕路和主干道上的水泥路,迅速形成項目區框架,保證晴雨天車輛都能暢通無阻,正常施工。與此同時,全面開始打機井,使其盡早發揮灌溉效益。然后建設地頭橋和供電房,最后是埋設地下電纜和地下輸水管道、建井堡和植樹,有效避免了“窩工”現象,加快了工程施工進度。五是瑕疵早整改。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杜絕帶病工程進入下一道工序。
立足長久發揮效益,科學落實管護措施。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該辦研究制定了《農開項目區工程運行管護辦法》,把機井和配套設施、林網樹木承包或拍賣給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管護和使用;對無人承包的機井、樹木和不便于承包的道路、橋涵、溝渠和電纜、供電房等設施,登記造冊后移交給鄉政府和村委會,公開招聘人員,簽訂合同落實管護責任;對工程管護確需財政支付的費用,按照“逐級申請、縣級審批、先修后補”的原則,進行使用和管理,較好地解決了田間工程有人使用,無人管護的問題,減少了自然和人為損毀現象。
該縣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農田道路暢通,林網完善,機電配套,排灌便利,有效地改善了項目區的農業生產條件,煥發了項目區農民流轉土地發展規模農業和現代農業的熱情。目前,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流轉和托管土地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和涉農企業130余家,流轉和托管土地6.3萬畝,占高標準農田面積的56%。專探鄉匯通種植合作社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流轉土地2.1萬畝,與農業科技部門和農業院校合作,推廣新的優良品種和農業新技術,小麥和玉米平均畝產都超過了550公斤。焦莊鄉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流轉土地2000多畝,在種植糧食作物的同時,建立了面積達100多畝的草莓采摘園,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二郎鄉小王莊未來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流轉土地3000畝發展高效農業,小麥畝產超過了600公斤,無公害蔬菜基地平圴畝產值達3萬元。全縣農口單位的高標準糧田、小麥高產創建、糧食增產科技支撐等項目和一些農資企業的種植項目,也競相安排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實施,使項目區成了農業科技創新和發展現代農業的熱土。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