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圈]愛研究戲曲的小伙兒
摘要: □班永威80后王樂的QQ、微博、微信的名稱都是“戲曲人生”。他說,聽戲、唱戲、研究戲曲,是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從事專業的戲曲工作,但
□班永威
80后王樂的QQ、微博、微信的名稱都是“戲曲人生”。他說,聽戲、唱戲、研究戲曲,是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從事專業的戲曲工作,但是,戲曲給予他的滋養教化,將伴隨他的一生。
聽戲20多年
今年30歲的王樂四五歲就開始聽戲,并且能跟著咿咿呀呀地學唱,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他聽的第一種戲是河南的一個小劇種:太康道情,是在一盒磁帶里聽到的。磁帶正面是《王金豆借糧》,劇情是家道中落的書生王金豆,大年三十沒有飯吃,只好到未婚妻家借糧食,受到未婚妻及嫂嫂的款待。磁帶的背面是《金玉奴》,講的是花子頭的女兒金玉奴救了窮書生莫稽并幫助他攻讀,莫稽得中進士后卻嫌金玉奴出身貧賤,在上任的船上將金玉奴推下江。年幼的王樂把這兩出戲當成了一出戲,非常恨王金豆,心想:這個人怎么這么壞,人家對他那么好,他卻忘恩負義,把人家推入江中。
他人生的第一堂課是戲曲,戲里的故事給他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深深地愛上了戲曲,甚至一度想去學唱戲。但是由于家人不支持,年幼的他未能如愿。小時候從收音機、電視機里聽戲,后來買磁帶、光盤,他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在聽戲上。曾經為了看戲,他天天熬夜,以致休息不好流鼻血,也曾經用攢了半年的零花錢,買了當時很貴的陳素真的《梵王宮》和崔蘭田的《桃花庵》兩盒光盤。網絡普及后,他每次上網只瀏覽戲曲網站,下載戲曲唱段。現在他電腦中保存的戲曲,毫不夸張地說,不吃飯不睡覺,一個月也看不完。
進行戲曲研究
戲聽多了,自然想研究。他購買了《豫劇唱腔音樂概論》、《中國戲曲志·河南卷》、《豫劇藝術匯總》等相關書籍,尋找機會向劇團的老師虛心求教豫劇板式及劇目問題,有模有樣地研究起豫劇的唱腔板式、豫劇的歷史演變和相關藝術家的演藝經歷。近年來,他陸續向唐(喜成)派弟子葉華,豫劇大師桑振君的弟子劉伯玲、趙貞玉,桑振君的女兒崔婉琳等求教老藝術家的演藝經歷。
隨著博客、微博、帖吧等的興起,王樂在網絡上陸續發表了《豫劇名家對豫劇的貢獻》、《豫劇坤旦年齡層劃分》等文章,有的文章還被百度百科等轉載引用。他通過QQ聊天群,向全國各地喜歡豫劇藝術的朋友講解簡單的豫劇知識,義務給他們傳送各種豫劇唱段、曲譜和劇照,盡最大的努力宣傳豫劇藝術。他做這些事感覺很快樂,從來沒感覺到累,并且越干越有勁。
生活中的王樂是一個很“宅”的人,不吸煙、不喝酒、不泡吧,也不喜歡應酬,閑暇時就在家里看書、聽戲。用他的話說,哪一天不聽戲,就感覺生活少了點兒什么。筆者問他為什么這么癡迷戲曲,他說:“戲曲里表現的大忠大孝、大智大勇、大善大惡、大美大義,提煉了傳統道德里的精華,是中國人世代傳承的道德范本,值得我們發揚下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