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梨農的堅守與困惑
摘要: 魯盤根種的梨個頭大,口感好。□晚報記者 李楊 文/圖每年秋天,是遂平縣和興鄉李屯村魯莊老梨農魯盤根最高興的時候。此時不僅梨樹枝頭沉甸甸的,而且在外工作的兒子也
魯盤根種的梨個頭大,口感好。
□晚報記者 李楊 文/圖
每年秋天,是遂平縣和興鄉李屯村魯莊老梨農魯盤根最高興的時候。此時不僅梨樹枝頭沉甸甸的,而且在外工作的兒子也回到家,一家團圓。
在李屯村,說起梨,都知道魯盤根種的梨好吃。“他種的梨不但個頭大,而且口感好。”鄉親們說。
去年秋天,老魯遇上了讓他頭疼的事。秋天是梨的銷售旺季,可去年到了10月,他的梨還積壓不少。“往年秋天,很多單位會來團購,可去年我一個團購電話也沒有接到。”魯盤根說。
10多年來,魯盤根作為一個梨農,一直在堅守,但對眼下的形勢他稱“始料未及”。
好梨賣不出去,老魯一籌莫展。
“我的梨就是好”
魯盤根種了6畝多梨。每年秋天,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10多年前,我就算了筆賬,家里的地種玉米、小麥,一畝地能掙幾百元錢,種梨的話一畝地能多收入一些錢。”魯盤根說,在很多人不敢嘗試的時候,他將家里的6畝多地全種上梨樹。
從一開始的摸索,到后來的輕車熟路,魯盤根種的梨越來越好吃。家里來了客人,老魯很少倒茶水,“媳婦兒,切個梨”是他招待客人時常說的一句話。
如今,老魯種的黃金梨畝產3000多公斤。
老魯種的梨除了個頭大外,還有個特點,就是儲存的時間長。不少同村人買了老魯的梨舍不得吃,留著招呼客人。同村村民趙德水說,本村人招待朋友切梨片是必備的一道菜,喝一口酒吃一片梨,清涼爽口。
“我的梨就是好,不打農藥不施化肥。”魯盤根拍著胸脯說。
銷路不暢 好梨賣不動
多年來,魯盤根的梨都是成箱賣,每箱10公斤,上下誤差不超過2兩。因為他的梨品質高,很少有人計較斤兩。來他這兒買梨的大多是企業單位,采購多以發福利為主。他們將老魯手中個頭大的梨挑走,剩下的老魯趕集時賣。
種梨是個辛苦活。過了年,老魯和妻子就進梨園,刨土施肥。為保證口感,老魯用的全是有機肥,在梨樹間刨半米深的坑,埋下肥料,保證梨樹的營養。3月,梨樹發芽后,得人工嫁接。4月,梨樹開始結果子。為保證梨的個頭,每個樹枝只能留四五個梨,多余的全部剪去。之后是給梨套袋,這是最煩瑣的工序。最忙時,他們老兩口從早上7點忙到傍晚6點。
往年中秋節前,魯盤根的手機響個不停,都是訂購梨的。如今,受政策影響,來買梨的人少了。他說,過去單位批量采購能占一半多,剩下的他趕集時賣。
去年,一個給老魯打電話訂購的單位都沒有,老魯只好帶著梨到水果批發市場賣。“水果販子吃了都說好,可一聽收購價紛紛搖頭。我可以降低成本,把收購價降下來,但那要打農藥,還要用化肥,這樣就對不起咱的良心了。”老魯,這位老梨農在堅守與困惑中喃喃自語。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