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氰化鈉毒雨上榜
摘要: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馬麗)8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氰化鈉毒雨、在電梯降落時跳起以自救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
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馬麗)8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氰化鈉毒雨、在電梯降落時跳起以自救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萍紓鞑f會的支持。
1、氰化鈉可能導致毒雨嗎?
流言:2015年8月12日天津爆炸事故后,核心區內存有的危險化學品氰化鈉備受關注,一則據稱來自美國大使館的微信提醒“在北京、天津朋友近期不要淋雨,以免因雨水中含有氰化鈉導致中毒”的信息更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此后又有網民發帖稱“天津海河防潮閘附近疑似發現大量死魚”,引發周邊群眾對于水污染的恐慌。
真相:
氰化鈉本身是固態的,有劇毒,遇水可溶解;條件適合的情況下,溶液中的氰化鈉還有轉化成其他有毒化合物的可能性;但氰化鈉在常規環境下沒有氣態形式,不可能進入空氣隨風擴散,所以也沒有與大氣中的其他成分混合、降水形成毒雨的可能性。所以,人們不必擔心事故周邊地區會降“氰化鈉毒雨”,美國大使館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澄清。
而且,氰化物一旦對水體產生污染,會導致水體中幾乎所有的魚類死亡。但根據天津市環保部門和農業部門現場調查取樣,網帖中所言的“大量死魚”僅有刺魚一種。每當夏季天氣炎熱時,水里溶氧量降低,有些魚類就會因為缺氧而大量死亡。這次刺魚死亡可能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往年也曾多次出現大面積死亡的現象。所以綜合推斷,海河死魚不會是氰化物中毒引發。
2、網傳的電梯自救辦法靠譜嗎?
流言:七月份以來,湖北荊州、廣西梧州、湖北咸寧等多地發生電梯事故,引發公眾恐慌,網上也出現了很多關于電梯自救的常識,包括“第一時間按下所有樓層鍵”“電梯墜地前跳起可保命”等等,這些做法有用嗎?
真相:
很多人擔心電梯在運行過程中突然下墜,但事實上,雖然“電梯下墜”是經常遇到的一種故障,但電梯并不是真的下墜了。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電梯運行過程中急停,一種是電梯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并自動回到基站復位,真正發生“電梯自由落體“的概率非常小。如果被困在電梯里,除了呼叫救援,不要想去開門自救,以免因自救失敗導致傷亡。而且,電梯轎廂不是封閉空間,不會有窒息危險。
如果電梯在運行而且樓層按鈕有用的話,說明電梯根本就沒壞。如果電梯故障會自動回到基站復位,這時候把每一個樓層按一遍沒有太多作用,一些電梯會就近平層并開門,而大多數的電梯都是回到基站復位的,這時候一般是按不了樓層的。至于“下墜前跳起“的說法,如果電梯真是自由落體的話,什么姿勢都沒用;如果只是異常下降,盡量背靠墻壁下蹲,可以緩沖下免得關節錯位。
針對廂式電梯事故,最好的建議還是立即撥打電梯內的求救電話,等待專業救援。
3、食用生姜會增加患肝癌風險?
流言:姜是中國人的重要調味品,也為很多人所鐘愛,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掃光”等俗語可見一般。但網傳研究發現,食用生姜有增加患肝癌的風險。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真相:
研究發現,生姜中含有一種叫做黃樟素的致癌物質,易溶于乙醇,是許多食用天然精油的主要成分。我國2005年實施的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中,也將黃樟素列為第一類易制毒化學品。但適量吃姜和癌癥沒有太大的關系,正常食用并沒有致病的風險。
但值得注意的是,過量食用以及食用壞姜會對人體健康有較大風險。壞姜產生的黃樟素等有害物質將會迅速增加,長期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日常購買時,如果發現姜心變黑、變糠或是姜上生嫩芽,說明姜已經壞掉。另外,姜受熱變質會生出白毛,姜受凍后則會產生毒素,輕輕一捏就會流出汁液,這樣的“異常姜”也不要選購。
4、用大蒜可以檢測地溝油嗎?
流言: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多發,民間也出現了很多應對辦法,其中有一招流傳甚廣的“大蒜檢測地溝油”,聲稱“在炒菜時放一顆剝皮的蒜子,蒜子對于黃曲霉素最敏感。如果蒜子變紅色,就是用地溝油。”這種說法靠譜嗎?
真相:
地溝油的流言與成分非常復雜,目前還沒有檢測地溝油的“標志物”,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準。在學界被認可的高技術手段中,太赫茲電磁波可以與油脂中的有機物產生共振,成為檢測手段之一。其他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光譜方法、色譜與質譜聯用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檢測地溝油,但都不具有“確診”的效果。綜合來看,用儀器分析的方法檢測地溝油還是一個未完成的課題。
而且,家庭炒菜的短暫時間內,黃曲霉素并不能讓大蒜變色。相反,引起大蒜變色的原因很多,油的高溫也能讓大蒜頭表面局部炭化變色,反而會讓人誤以為是黃曲霉素的作用。所以想用大蒜輕輕松松檢測地溝油,根本不可能。
5、吃了沒成熟的青番茄會中毒嗎?
流言:這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深信不疑的說法——“青番茄千萬不能吃,未成熟的番茄有龍葵素,人食用后可導致中毒”。真是這樣嗎?
真相:
未成熟的青番茄中含有龍葵素,是一種有毒的弱堿性糖苷生物堿。吃沒有成熟的青番茄會覺得嘴巴有點澀澀的感覺,這就是典型的“堿”的味道。龍葵素不但具有堿性,還具有毒性。龍葵素的致毒機理主要是通過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而對人體引起中毒反應。
但是也不必談“青番茄”色變,未成熟的青番茄中含有的龍葵素含量較低,正常情況下,偶爾吃一個并不會引發中毒反應。在烹調青番茄時,最好在油鍋里過一下,因為龍葵素在170度以上的溫度下就會分解,失去它的毒性。而且,龍葵素會與醋反應生成無毒的產物,所以在炒制的過程中加點醋,也可以降低龍葵素含量,這樣食用起來就更放心了。
6、自拍桿可能變成引雷針?
流言:近日據外媒報道,英國布雷肯比肯斯國家公園多名登山客遭雷擊,導致2死2傷。其中手持自拍桿的男子被擊中,也引發了很多“自拍達人”對于雷雨天使用自拍桿的恐懼心理。
真相:
常見的自拍桿主要是鋁合金材質,這種密度小、機械強度高的特性,使得自拍桿較輕便且不易變形。但是,鋁合金作為金屬家族中的一員,還具備良好的導電性,但導電性并不意味著百分百的危險。雷雨天會不會因為使用自拍桿而被雷劈中,主要還取決于周圍的壞境。如果你在山上、比較高和空曠的地方,使用自拍桿或者其他導電物體而形成較高的接觸點,被雷擊的幾率就會比較大,如果你在城市,周圍的建筑物和有金屬尖端的東西都比你高,這些物體接收雷電的可能性就比你大??傊戎苓叚h境更高的金屬尖端都會充當“引雷針”的角色。
7、存在讓電腦喪失一切信息的病毒嗎?
流言:網上經常傳播這樣一則信息:“緊急通知;大家注意:如果收到《釣魚島開戰啦》的圖片,請不要打開,立即刪除,現在已經確認,這是一種新的電腦病毒,攻擊個人電腦,會使電腦喪失一切信息,請大家復制一下,發到各自群中,互相通知一下”——說的這么恐怖,是真的嗎?
真相: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使電腦喪失一切信息”是可能存在的,比如有的病毒會對硬盤做格式化等破壞,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一般來說,如果要徹底刪除所有信息(不可恢復),需要時間很長,硬盤也會一直嘎吱響,很容易被用戶感知到;如果只是一般刪除,文件都是可以修復的。單靠一張圖片就造成這種破壞后果,是不可信的,因為圖片也只是普通的數據文件。
從消息本身來看,這也是一個老謠言,曾經衍生出“如果收到《汶川速遞》”、“如果收到《 2012 年度工資調整方案》”等多個版本,有時候還會加上“公安部早晨6:00緊急通知”“公安網監緊急通知”等開頭。但事實上,與計算機病毒有關的信息一般是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首先發布,而且在語言組織上不會使用吸引眼球的半恐嚇式風格,而是正式的官方表達。
8、近視眼鏡會越戴越近視嗎?
流言:現在帶眼鏡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民間也流傳一個說法——近視眼鏡會越戴越近視。這也很多家長糾結要不要讓近視的子女佩戴眼鏡。這是真的嗎?
真相:
近視眼鏡是一種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一般配近視眼鏡的時候,我們希望眼鏡與晶狀體的焦距相互匹配,這樣使物體所成的像正好落在視網膜上。如果近視眼鏡配得不合適,不但起不到糾正作用,反而會引起晶狀體的過度拉伸,可能導致“近視眼鏡越戴越近視”的結果。
關鍵問題在于,佩戴的近視眼鏡是否能幫助晶狀體把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上。這就需要進行準確的驗光。青少年的眼睛睫狀肌調節力很強,如果驗光時不散大瞳孔,睫狀肌的調節作用不能得到放松,驗光度數就不準確。只要驗光是準確的,佩戴眼鏡的度數也是正確的,就不必擔心“近視眼鏡越戴越近視”的問題。隱形眼鏡的合適與否也是同樣的道理。
9、維生素B溶水中能驅蚊?
流言:天氣涼爽后,很多人感到蚊子更猛了,現在媽媽圈里正在流行一種妙招,將維生素B溶解到水里,涂抹可驅蚊。有說用B1的,也有說應該是B2……這種方法靠譜嗎?
真相:
蚊子最適合生活的溫度是20到30攝氏度。外面的天氣變得涼爽后,蚊子會大規模涌入室內。之所以說“秋后的蚊子猛如虎”,是因為雌蚊正在醞釀最后一次吸血產卵,攻擊性很強。趕走蚊子的好辦法包括常洗澡,保持皮膚清爽,流汗時及時擦去汗液,減少汗液氣味對蚊蟲的吸引;少用香皂和香水,不過,男士常用的古龍香水中因帶檀香味,反能起到驅蚊的作用;戶外運動時穿淺色衣服;正確使用驅蚊產品,合格的蚊香對人體的危害很低。另外,蚊子對特殊的氣味比較害怕,一些天然植物對蚊子有驅避作用,如薄荷、艾葉草等,其中最明顯的是除蟲菊,對蚊子有很強的驅避甚至殺滅作用。至于維生素B能否驅蚊,疾控部門表示,目前沒有研究表明涂抹維生素B溶解液可以防蚊,所以,媽媽們就別用自己的寶寶做試驗了。
(以上內容選自《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北京晚報》、《科技生活》周刊、蝌蚪五線譜網、知乎等媒體。)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科技頻道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