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金廟見證管鮑之交
摘要: □晚報記者 王冬霞 王瑩 通訊員 翟華玲/文 王冬霞/圖 分金廟舊址上已建民房。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于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最初見于《列子·力
□晚報記者 王冬霞 王瑩 通訊員 翟華玲/文 王冬霞/圖
分金廟舊址上已建民房。
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于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最初見于《列子·力命》中的記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管仲和鮑叔牙的深厚友誼,已成為中國代代相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西平縣二郎鄉東南部有一個村莊叫分金廟村,2000多年前,兩位名垂青史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曾在這里禮讓分金留下美談,從而后人建廟供奉、立碑紀念他們的知己之遇。
近日,記者前往分金廟村采訪,以期探尋管鮑是如何把知己之遇演繹到最高境界的,又是如何把誠信文化用于治理國家的呢?
分金廟——誠信文化的見證
位于107國道東兩公里、二郎鄉政府所在地東南3公里左右的分金廟村是一個自然村,有近1000口人,隸屬小王莊村,村西邊有一個工地,記者看到一片在建的樓房,從張貼的宣傳畫上可以看出,這是小王莊村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其中包括分金廟村。
經村民指點,大約走1公里,記者來到分金廟村,順著村中間的一條街往東,看到村東頭的一座小橋旁,坐著幾名村民。經介紹,他們分別叫孫孟州、孫百歲、孫付圈、孫耀民,他們中年齡最小的60歲,最大的85歲。記者說明來意后,他們紛紛圍上來,述說有關分金廟的傳說和故事。
“分金廟村有多長的歷史了?為啥叫分金廟村???”記者問。
“這說不清楚了,建了分金廟后就有這個分金廟村了,有幾千年了。據說是因為兩個商人曾在這里分金子,相互讓著不愿多分,最后把金子交公了。后人為了紀念這兩個好人,就建了分金廟,也就有了現在的分金廟村。”村民說。
“分金廟啥時被毀的?原址在哪兒?”
“1947年金剛寺戰役時被毀的。當時廟址占地兩畝多,有一個大院子、十幾間房子,里面還有好多塑像,都被炸毀了。廟里有好多石碑也找不到了。其中有一塊書有‘管鮑分金處’的石碑有村民曾見過。大廟的原址就在這家院子附近,院子西邊是條官道,官道西邊還有一座小廟。”今年73歲、戴著一副老花鏡的孫耀民說,“我們村有一個這樣的傳說:春秋時期,有一個上蔡人扛著鋤頭來西平做短工,路過一個小村時,見一長蟲(蛇)橫臥路中間,擋住了他的路。他一怒之下,一鋤頭把長蟲鏟成兩斷,然后揚長而去。不久,自南而北走來兩位商人。二人走到被鏟斷的長蟲附近時,發現了一長一短兩根金條。據說金條是長蟲變的。于是二人就爭著讓對方拿較長的金條,推讓好久,相持不下。于是,他們把這兩根金條交給了當地的首事(當地管事的人)。過了很久,仍無人認領金條,首事便用這兩根金條建集市、蓋房子 、修道路。后來,這個集市越來越興旺。這兩個商人做生意時經常在這里歇腳,有時也在這里販貨,當地人對他們也漸漸熟悉起來,并對他們分金禮讓、拾金捐金的大義行為非常崇敬。后來,人們就在集市附近蓋了一座廟,并在廟內塑有兩位商人的像。這座廟就是分金廟,這兩位商人就是管仲和鮑叔牙。”
“傳說還有一個版本:兩千多年前,我們村一村民中午去鋤地,見路上有一長蟲,就用鋤把長蟲鏟成了兩截。不久,有兩個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此地,發現路上有閃閃發光的金子。據說這些金子是長蟲的血變的。這兩個舉子雖然很貧窮,但相互推讓不愿多分,于是就把金子交公了。后人為了紀念這兩個舉子,就建了一座廟,取名分金廟,并在廟旁立一塊分金處碑。據說這兩個舉子后來都當了大官,老百姓就在廟里給他們塑了像。這倆舉子就是管仲和鮑叔牙。”孫耀民說,另外,后人為了紀念管鮑之間的真摯友誼,頌揚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義”文化,把管鮑分金處所在的一帶岡取名為義亭岡。
“因為村旁的這條小道在古代是條官道,所以分金廟就建在了這條路邊。聽說過去廟里香火很旺,來朝拜的人很多,幾百里外的人都來。”今年85歲的孫付圈說。
“在上世紀70年代,我們村還保存有一塊碑,后來被埋在地下找不到了,可能就埋在咱們站的這個地方。”70多歲的孫孟州回憶說,“我知道碑上有字,但記不清上面寫的啥了。如果村子將來遷走后,肯定能挖出來。”
據史料記載,“誠信”一詞是管仲首先提出來的:“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而且管仲把誠信思想推之于民,用之于國,促成了齊國的強大。
管鮑之交——知己之遇的典范
管鮑分金的傳說為后人津津樂道,管鮑分金也為二人一生的友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致二人在以后的交往中演繹出更多佳話,流傳至今,并被后人當作知己之遇的典范。
孫耀民講了幾個關于管鮑之交的故事:
相傳,管鮑二人后來一起從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廝殺。沖鋒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飛一樣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為軍官)替管仲辯護說:“管仲的為人我最了解,他是個天下少有勇敢的人,只是因為他家有80多歲且又多病的老母無人照顧,他不得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據說管仲曾三次做官,但每次都被君主免職了,大家都恥笑他無能,而鮑叔牙說:“其實,管仲的能力很強,只是那些君主不明事理,如果有機遇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有時管仲也幫鮑叔牙出謀劃策,但事情總是辦不成功。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你的主意不錯,只是時機不好,你不必在意。”后來,管仲和鮑叔牙分別當上了齊國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老師。
講到這里,孫耀民頓了頓說,下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更精彩:
管鮑在助齊國的兩位公子爭權奪位時,因各為其主,所以爭得你死我活,而且管仲在此間還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后來,鮑叔牙助公子小白當上了國君,就是齊桓公,而管仲助公子糾失敗而被囚。但當齊桓公拜鮑叔牙為相時,鮑叔牙卻堅辭并力薦管仲為相。鮑叔牙最終說服齊桓公拜管仲為宰相,而鮑叔牙只是管仲的助手。不過,管仲沒有讓齊桓公失望。在管仲強有力的改革下,齊國很快強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有趣的是,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時,齊桓公問:“假如你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三個人選的名字,到第四個才說到鮑叔牙!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么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上了公子糾的賊船,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后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么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并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聽完這些故事,記者和村民都為管鮑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為重,深明大義而折服、感嘆:他們無愧于世人學習的楷模,知己之遇的典范。
戰國時期道家人物列子所著的《列子·力命》記載:“管仲嘗嘆曰: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因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這足以證明管鮑的知心之交、友誼之深。
村民希望——重建廟宇
“分金廟是在1947年解放戰爭的金剛寺戰役中被毀的。”孫耀民介紹說,為解放中原,1947年下半年,劉鄧大軍在金剛寺打了一場“牽牛戰”,將國民黨第五兵團整編第三師牽制在西平縣境內。當年12月,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敵軍在金剛寺、祝王寨一帶被包圍,其中分金廟處在包圍圈內。敵軍的一個連指揮部設在廟內。當時下著大雪,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敵軍潰敗,廟門、塑像和廟里的房屋被炸毀,廟院里的柏樹也大部分被炸斷,廟旁的“管鮑分金處”石碑也不知去向。
孫耀民說,第二年,西平解放后,村里利用這座破敗的廟院辦了一所小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廟里的塑像被毀,石碑或遺失或被毀,現在都找不到了。
據了解,分金廟村在西平縣屬于貧困村,但該村積極響應新農村建設,目前位于村西一公里左右的分金廟新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著。
“我們村有近千口人,大家 相處得很好。我們從沒見過也沒聽說過村民因爭地邊、鄰里因爭一點利益而大動干戈、反目成仇的。這是因為受了管鮑‘窮而不爭,富而不斗’思想的影響。”60多歲的孫百歲說。
“我們這個村很快就要搬遷了,希望政府早日在原址上重建分金廟,讓管鮑之交的佳話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使幾千年的誠信思想、禮義文化發揚光大。”采訪結束時,村民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背景資料
管仲和鮑叔牙
據有關資料記載,管仲、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因輔助齊桓公開創春秋第一霸業而名垂青史,史稱“大齊雙驕”。管仲出任齊相之前,家境貧寒,上有老母,無力奉養。鮑叔牙家境富裕,二人相結為友。二人起初合伙途經西平去南陽經商,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得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己欠的債,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仍分給管仲一半的利,管仲也接受了。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管仲出資少,平時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利,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我要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情愿這樣做,因為朋友相交就要患難與共,以誠相待。”手下的人從此再也不說什么了,并對鮑叔牙更加敬佩。管鮑分金體現了交友的最高境界,真正的摯友就應該以誠相待。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