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飛蝶古栗園探秘云夢山林場
摘要: □晚報記者 陳軍超 余斌/文 閆宏偉/圖 百年栗樹。 傳說看守石碾的巨蟒。 老張家的遺址。 試刀石。 妖精坑。8月上旬的一天黃昏,記者在驛城區蟻蜂鎮橡林村廟下組采訪
□晚報記者 陳軍超 余斌/文 閆宏偉/圖
百年栗樹。
傳說看守石碾的巨蟒。
老張家的遺址。
試刀石。
妖精坑。
8月上旬的一天黃昏,記者在驛城區蟻蜂鎮橡林村廟下組采訪時,無意間見遠處山間云霧繚繞,山谷間有幾股輕煙裊裊升起,忍不住朝前尋去。不一會兒,那青煙隨風化去,旁邊一位村民看看山間的云霧,笑著說:“要下雨了。”一會兒,狂風大作,雷聲滾滾,瞬間下起瓢潑大雨。記者接了幾個電話,提前返回。行至白龍泉附近的同事表示,沒有見到降雨,市區的朋友也打電話說,非常悶熱,沒有絲毫下雨的痕跡。村民張群虎告訴記者,這里是云夢山林場,植被非常茂密,一旦山間云霧繚繞,那就是要下雨的征兆。
太行山的云夢山峰巒疊嶂,氣象萬千,飛瀑流泉,鬼斧神工,素有云夢仙境 之稱,號稱戰國時期鬼谷子隱居地,孫臏、龐涓、蘇秦求學圣地,中華古軍校。在駐馬店驛城區蟻蜂鎮,伏牛山系的云夢山上也流傳著鬼谷子的傳說。云霧繚繞、猶如仙境的云夢山林場,更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到底還有什么?
8月25日,記者一行在張群虎的帶領下,走進了云夢山林場。
碾沖寺與萬棵古栗樹
張群虎家臨路而居,房前是兩人環抱的古栗樹,沿著通往山間的水泥路前行,不時見到這樣有年份的古栗樹。向南前行幾公里,有一條小路蜿蜒折向西南。路口東邊的崖壁下是一片空地。據張群虎說,這里就是碾沖寺遺址。金頂山林場場長魯三群說,相傳這座幾百年前建立的寺廟是廟下村得名的緣由。
當地人口口相傳,古時候,山里的這座寺廟里有一個大石碾,這座廟被稱為碾沖寺。神奇的是,一斗谷子用這個石碾可以碾出一斗米。附近的人爭相到寺廟碾米,很多人就在山間緩地居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村落,被稱為廟下村。
廟里有一個奇特的規矩,廟里的和尚無論出去化緣或者到山間歷練,都要點穴種下野栗種子,這些種子后來都長成了參天大樹,云夢山林場也因此到今天有了上萬棵古栗樹。
一路上,記者看到眾多古老的板栗樹盤根錯節,形態各異,胸徑平均在80~90厘米。魯場長介紹,云夢山林場也是一個古栗園。
記者一行順著青檀溝向上走。據魯場長介紹,這條山溝附近原來有很多美麗的檀樹,因此,這個溝被稱為青檀溝。
經過一處護林員暫住的房子時,記者發現一棵“栗樹王”。據說,這棵樹的樹齡在400年以上,是山上野板栗樹的元老。它的胸徑超過1米,粗大的樹干裂為幾瓣,樹干中可同時站數人。
這棵古栗樹被稱為“和尚栗”。相傳很久以前,青檀溝有一條黑蛟作怪,導致山中連下幾日暴雨,形成泥石流,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碾沖寺里有位高僧與黑蛟大戰三天三夜,終于打敗了這條惡蛟,高僧也因筋疲力盡而幻化成一棵板栗樹,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把這棵樹尊稱為“和尚栗”。
望著枝繁葉茂、掛滿果子的古栗樹,記者問當地人是否有打栗子的習慣,張群虎笑了:“不用打,中秋以后只要進山,隨手就能撿到,我們什么工具都不用帶,只是撿栗子。”
曾被歷代文人墨客賦予許多美好含義的栗子在這里俯拾皆是。據說,古代在當地婚嫁,栗子還是不可缺少的吉祥物。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將栗子縫在被子的四角,希望新人早生利子。
山路彎彎蝶伴花
“這片樹葉會跳舞。”前面有人叫道。記者仔細一看,原來一只極像枯葉的蝴蝶停在樹葉上,一陣風吹來,樹葉簌簌而動,這只蝴蝶不停地忽閃著翅膀。
順青檀溝而上,溪水潺潺,溪邊是長滿青苔的石頭,溪水入手,感覺如絲緞細膩,水底是一層細沙,清可見底。據張群虎說,大雨過后,這里的溪水也不渾濁,照舊清澈。溪水中偶見彩色的石頭,用手撈起,可見石頭上有點點紅色,如雞血灑在其上。
不時有藍色、黃色、白色、紫色的野花映入眼簾。記者一行每走過一處溪澗或野花叢生處,總會驚起一片“紫霧”。原來,這樣的地方都有一群指甲蓋大小的紫色蝴蝶聚集在那里。有人經過,蝴蝶便會被驚起。行走到一轉彎處,一只大的翅膀上點綴著藍色斑點的黑蝴蝶居然落在了記者肩上。
一路走來,這樣的景象屢見不鮮。 山中的植被異常茂密,板栗樹、棉棗樹、皂角樹、白檀樹、黃楝樹枝繁葉茂,不時傳來山雞的叫聲,偶爾聽見啄木鳥“篤篤”啄樹干的聲音。魯三群介紹,云夢山林場中不僅有丹參、柴胡等幾十種中草藥,還有獾子、松鼠、野豬等野生動物。
在樹木的掩映中,記者發現了一處石頭房子的斷壁殘垣。據張群虎介紹,聽老人講,這里是老張家的四合院遺址,房子在幾十年前已經廢棄。在“老張家”十幾米處的一棵樹下,一個碓碓窯無言地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石半升和妖精坑
沿著山石攀爬,不時見紫色的野葛花散落,突然發現一塊青石從中間裂開,就像被神兵利器從中劈開一樣。
張群虎告訴記者,這叫試刀石。相傳李闖王曾路過此山,在這里安營扎寨,恰逢屬下敬獻一把寶刀,李闖王順手將寶刀劈向旁邊的一塊青石,“轟”的一聲,青石應聲而裂。這塊石頭就被稱為闖王的試刀石。
從試刀石向上不遠就攀到山頂,一塊形狀如升的石頭立在一塊巨石之上,張群虎說這就是石半升。傳說,碾沖寺衰落以后,具有靈氣的石碾就飛落到這個山頂,化成了升的模樣。
記者小心越過石半升,發現在這塊石頭后面,有一個狀如蛇首的石頭向前探出。這塊石頭叫“蟒蛇出洞”。傳聞這條蟒蛇原來守護廟中的石碾,石碾化為石升以后,蟒蛇也飛落山頂化為石像,繼續守護在石升身邊。
站在山頂,指著山下東南處,張群虎告訴記者,那里就是妖精坑。遠處就是三架山,山頂的楚長城向東蜿蜒到樂山,向西則到白云山。
妖精坑是一個清澈見底的大水坑,看上去有一米深。坑底全是細沙,坑邊也是松軟的沙子,記者站在水邊拍照,站的地方突然陷了進去,被水弄濕了鞋子。
“這是妖精坑,水坑上是三層石階。”張群虎說。隨后,他向記者講述了妖精坑的傳說。
“原來這里可以游泳,是一個大水潭,至少有兩米深。”張群虎說。他說,從小就聽村里人講妖精坑的傳說。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山民在山里砍柴,到妖精坑附近時,看坑水清澈,想下去洗把臉。突然,一聲巨響,水坑里浮出一輛馬車,好奇的山民騎著自家的馬跟在馬車后面,來到了蟻蜂廟會,從馬車里下來兩個美貌的女子,一個像小姐一個像丫鬟。“那兩個女人是妖精。”山民大喊。聽到喊聲,這兩名女子和馬車忽然不見了。山民喊著其他村民一起來到水坑邊,發現水坑中漂浮著一個巨大的扁嘴尸體,一條巨大的黑魚從水坑中躍出,突然不見了。村民們都說,這是個妖精坑,扁嘴精是妖精水下洞府的守衛,黑魚精是主人,因為扁嘴精沒有看好門戶,被人類發現了秘密,被主人處死。
妖精坑上去就是五道溝,溝里長滿了野桃樹,魯場長說,每年春季,山溝里開滿了桃花,香飄十里;秋季,青檀溝中則是紅葉片片,美不勝收。
植被茂密的云夢山,也和太行山的云夢山一樣,流傳著鬼谷子的傳說。山中還有鬼谷子當年居住過的山洞。傳說鬼谷子 “嘗入云夢山采藥得道,顏如少童,居清溪之鬼谷”。鬼谷子的蹤跡已無處可尋,住在這里的廟下村人正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致富。
村里很多人發展農家飯店等項目,還帶動了當地蜂蜜、土雞、山羊等的銷售。給記者當向導的張群虎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和妻子不僅開起了山泉農莊,還利用山坡散養了幾百只雞、一百只羊,并在山中養蜂,山下河床的一處山泉則被他引水養魚。因為純樸實在,很多在他家吃過飯的市民來游玩時不僅會提前預約訂餐,節假日還會訂購散養土雞等。“生意興旺,主要是云夢山林場的美景帶動的。”張群虎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