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望族根在汝南
摘要: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劉炳松在查閱資料。“袁氏是中國姓氏的大姓之一,全國百家大姓中排名第33位,是中國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汝南則是袁氏望族的發祥地。無論是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劉炳松在查閱資料。
“袁氏是中國姓氏的大姓之一,全國百家大姓中排名第33位,是中國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汝南則是袁氏望族的發祥地。無論是歷史還是今天,袁氏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里,出現了很多英杰人物,他們為汝南乃至中華民族增了輝、添了彩。研究袁氏歷史,追溯袁氏脈絡,聯系袁氏今人,對于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經濟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劉炳松說。劉炳松, 汝南縣人,研究天中歷史文化十幾年如一日,筆耕不輟,主編了《汝南文史資料選編》;編著、出版了汝南歷史文化研究文集《五大著姓望出汝南》、《明乘大師》;發表了論文《解讀汝半朝》、《宋蒙滅金之戰》、《教育部長何偉》等30余篇,被人們譽為天中歷史文化的守望者。8月24日,記者約見劉炳松,聽他講述袁氏望族在汝南的發展歷史。
袁氏起源
“袁氏起源于黃帝,虞舜之嫡孫。” 劉炳松向記者介紹。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早在人類的洪荒時代,黃帝作為中原部落的首領,主要活動在黃河的中下游地區。他有子昌意,昌意子高陽。黃帝死后,高陽繼承帝位,是為顓頊(音zhuānxū)。顓頊的兒子窮蟬沒能繼承帝位,家道中落。窮蟬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橋牛,橋牛子瞽(gǔ)叟,他們都是普通百姓。
瞽叟子有虞氏舜,名叫重華,多才多藝,并且很孝順。舜的母親早卒,父親瞽叟續弦后,生子象。舜在61歲正式登上帝位。在位39年,到南方巡狩時,卒于蒼梧之野(今湖南、廣西、廣東交界處),葬于長江之南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
舜的兒子商均不賢,舜沒有傳位于他,立禹為繼承人。禹登帝位后,封商均為諸侯于虞(音yú,方國,在今河南省虞城縣北)。由于舜曾經在媯水邊居住(媯,音guī,水名,源出歷山,西流入黃河),其子孫便以地名為氏,形成媯姓??偨Y這段的傳承關系是:黃帝——昌意——高陽(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重華(舜帝)——商均。
袁氏受封于陳國,得姓于濤涂
劉炳松向記者介紹,夏朝時,夏王曾封舜的后裔虞思、虞遂官爵,到商朝時,已湮沒無聞。虞遂的后代投奔周部族,任陶正(負責陶器的燒制)。《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關于“昔虞閼父為周陶正”,即是這段情況的記載。虞闕父生子名滿,即媯滿。周朝建立,周武王封媯滿到陳部落故地,建陳國,都宛丘(今河南淮陽),讓他承襲帝舜的祭祀、香火,并把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就是陳國的開國始祖,史稱陳胡公。
《古今姓氏書說辯證》云:“袁,出自媯滿。陳胡公滿生申公犀侯,犀侯生靖伯,靖伯生季子惛,惛生仲牛甫,甫生圣伯順,(順)生伯他父,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鄭叔,鄭叔生仲爾金父,金父生莊伯,莊伯生諸,字伯爰。伯爰的孫子濤涂從齊桓公盟會,賜邑陽夏(今河南太康),以祖父字為爰氏,爰、轅一也。轅濤涂為天下轅姓始祖。濤涂字仲,謚宣,謂之轅宣仲,生選,選生子突,突生子僑,僑生子克,克生子雅,雅生頗,為司徒、奔鄭。秦末,裔孫告避難于河、洛之間,少子政,以袁為氏。”
《中華袁氏??份d:轅濤涂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受此磨難,使陳宣公深受感動,親率群臣迎接轅濤涂,并欲加封晉爵,濤涂堅辭不受。陳宣公只好賜他許多財物,準其返鄉(今河南太康縣清集鄉扶樂城袁鄉),并風趣地說:轅大夫不做官了,也就沒官車可乘了,那就“轅”字去“車”,賜你姓“袁”好了,于是轅濤涂從此丟“車”姓“袁”,回歸袁鄉,其后世子孫皆為陳國上卿。
另據《轅濤涂世系考》上篇記述:在古義中,轅、袁、榬、爰、湲、援六字同音通用,之后便有了轅氏、爰氏、榬氏、袁氏等。繁衍到后來,便都以“袁”為姓了。
“汝南郡望,始于袁安。” 劉炳松告訴記者。據《后漢書》、《中華袁氏族譜》、《中華百家姓源流》等史料記載:袁氏早期主要是以其發源地陳郡為中心,在河南發展繁衍,尤其是汝南袁氏最為興旺。濤涂的七世孫頗,《左傳》稱之為轅頗,曾任陳國司徒。頗的九世孫生,在漢王劉邦手下擔任謀士。生之曾孫幹,西漢時被封為貴鄉侯,幹的五世孫袁良,漢平帝時(1~5年)舉明經,任太子舍人,負責太子的安全保衛工作。東漢光武帝時任成武令,其子袁昌居洛陽,生子袁安。袁安入仕后歷官太仆、司空、司徒,食邑于汝南,其子孫興旺發達,形成望族。據《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事件》載:豫州汝南郡七姓有袁氏;《太平寰宇記》謂:豫州汝南郡九姓有袁氏;《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云:豫州汝南郡二十六姓有袁氏……在漫長歷史演變過程中,由于戰亂、官職調遷等原因,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許多支脈向外發展,發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終是中國袁氏中最為興旺的一支。因此我們說天下袁氏望族,根在汝南。袁安就是汝南袁氏郡望的始祖。
“汝南袁氏東漢顯赫,四世五公。”劉炳松說,據《重修汝南縣志》、《百家姓書庫·袁姓》及有關資料載,自袁安起,其后近200年時間里,汝南袁氏家族人才輩出,顯盛于世,“四世五公”,“于東漢一代相終始”。
袁安:司空、司徒。(?一92年),字邵公,太子舍人袁良之孫,袁昌之子。據《后漢書》載:袁安幼承家學,為人深沉穩重。為鄉里人所敬重。自幼好讀,常傲霜斗雪,故被稱之為“臥雪先生”。舉孝廉,出任陰平縣縣長、任城縣令。
袁敞:司空。
袁湯:司徒、太尉。
袁逢:司空。
袁隗:太傅(位列三公)。
汝南袁氏祖根墓地
記者查看相關資料,發現《汝寧府志》卷十二載:袁安墓地府城東三十余里?!吨匦奕觋柨h志》載:司徒袁安墓在府城東35里?!豆沤竦孛屢份d:袁安墓,平輿縣西北后劉鄉東孔墳村西。《平輿縣志》載:袁家冢位于后劉鄉東,東漢墓冢,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墓冢占地400平方米,冢高4.7米。墓冢共3座,南北向排列.現只有南冢完好,北冢出土有漢代文物。
《后漢書》記述:當初,袁安的父親袁昌病逝以后,袁安的母親就讓他去尋找墓地。在路上遇見3個書生,他們見袁安領一班子人在野外找什么東西似的,就問袁安干什么,袁安就把為其父訪求墓地的事說了。那書生聽罷,便指著眼前的一塊地說:“葬此地,當世為上公。”說罷,這幾個書生就不見了。袁安感到很神奇,就把他父親埋葬在書生所指的地方,所以累世興隆,“四世五公”。后來,袁安死后,其后人也將袁安葬于其父墓穴之下。
據《百家姓書庫·袁姓》記述:袁家冢共有大古墓3座,南北方向排列,占地60余畝(相傳還有其他袁姓墓群,均已毀)。中墓被侵華日軍盜掘而毀,北墓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現僅存南墓完好。
此墓l963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2年,從北墓中出土了大批銅器、陶器等實物,其中以連盞燭燈、高燈、玄武俑鎏金器件和一把鑲金背漢刀工藝為最精。“連盞燭燈”有海潮文飾的臺盤、跪俑持珊瑚形的盤柱。“玄武俑”為一個銅俑持物站在伸頭甩尾爬行的烏龜背上,烏龜和銅俑一動一靜相結合,是別具一格的“四神”造型。特別是鑲金背漢刀,刀背鑲金足有3毫米厚,陰刻銘文,足以證明墓主的顯貴身份。從出土器物和墓室造型看,為東漢多室墓,顯然這就是汝南袁氏的祖根墓地。
海內外袁氏到汝南尋根
“在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汝南袁氏雖已遷徙分布在海內外許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后裔還繁衍生息在汝南這塊土地上。據調查,現在汝南的各個鄉鎮都有袁氏居住,其中居住袁氏較多的鄉鎮有汝寧鎮、三門閘、三里店、王崗、和孝、板店、留盆、水屯(已劃歸驛城區轄)、韓莊等,總共有2萬多人。居住較集中的有10個村,以袁字命名的村有袁莊、老袁莊、后袁莊、小袁莊、袁樓、袁崗兒、袁王莊等。” 劉炳松說。
1998年以來,移居在海內外的汝南袁氏,曾多次組團或派員到汝南來尋根謁祖:
1998年10月20日,香港袁汝南堂宗親總會理事長袁雄昆先生(廣東東莞人)、副理事長袁兆英先生(廣東中山人)、常務理事袁永安先生(廣東潮州人)等一行來到河南省僑聯,聯系到汝南尋根謁祖的有關事宜。
1999年4月25日至26日,以泰國袁汝南堂宗親總會理事長袁經倫先生、副理事長袁愈榮先生為主的一行53人,到汝南尋根謁祖。
2000年10月,由香港袁汝南堂宗親總會理事長袁雄昆先生介紹,廣東東莞市茶山鎮袁振明、袁銳明二人到汝南尋根。
2004年重陽節期間,汝南縣舉辦了“九九重陽梁祝文藝節暨郵票首發式”。袁雄昆先生應汝南的邀請,聯絡組織了香港袁氏知名人士11人,廣州市、深圳市寶安區、東莞市常平、石碣、中堂、茶山、麻涌、石龍鎮等袁姓57人,先后分6批于10月21日會聚汝南尋根謁祖。在汝期間,他們參加了汝南“九九重陽梁祝文藝節”暨郵票首發式,祭拜了袁家冢,到汝南縣板店鄉的袁姓村落走訪了袁姓人家,贈送禮品300份,還向小學的貧困生贈了禮金。
袁氏后裔多次到汝南尋根祭祖及彼此間的書信往來,圓了汝南袁氏的尋根夢,增強了他們與祖籍人民的深情厚誼。這正如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袁姓宗祠坊長袁惠林在《河南祭祖》詩中寫的那樣:
重陽掃墓列宗親,千里迢迢撲俗塵。
祖輩功名鳴漢宇,蠻孫頓首佇墓窀。
先賢北國開基業,后裔南遷拓族垠。
幸得今朝來祭拜,乃知吾屬汝南人。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