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專家表示:灑水除霾無異于飲鴆止渴
摘要:原標題:灑水除霾無異于飲鴆止渴 連日來,鄭州市區灑水車忙碌異常,即使上下班高峰,也照灑不誤。灑水車駛來,行人無處躲避,搞得人們怨聲連連。如此“興師動水&rd
連日來,鄭州市區灑水車忙碌異常,即使上下班高峰,也照灑不誤。灑水車駛來,行人無處躲避,搞得人們怨聲連連。如此“興師動水”的原因只有一個:降塵除霾。
資料顯示,鄭州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均值的1/10,屬于水資源十分匱乏的城市,而為了這次的降塵除霾,鄭州市區灑水日耗量3.5萬余噸,按當地工業用水水價每噸3.05元計算,每天需要灑掉約10.7萬元。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鄭州直接采用自來水降塵,而不是采用經過污水處理的“中水”。
一方面是嚴重缺水,一方面卻又在大肆潑水。這樣的舉動著實讓人有些費解。然而,如果跟鄭州的空氣質量聯系起來看,我們似乎有了答案。鄭州空氣質量目前位列全國倒數行列,之前持續3個月是全國倒數第二名,7月份鄭州位列倒數第七,比6月上升了5名。
長期頂著空氣污染重癥區的帽子,想必地方官員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因此,想出一些法子恢復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環境,讓市民能夠放心地深呼吸,其初衷倒也無可厚非。
“臟”則變,變則凈,凈,可久乎?顯然,在治理霧霾方面,鄭州相關管理部門是找錯了開門的鑰匙。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瑞芹在評價這一舉措時指出,灑水會有效遏制道路和工地上的揚塵,而PM2.5不只來源于揚塵,還有一半左右是氣體污染物二次轉化生成的,對于這一部分污染物,灑水是起不到抑制作用的。
如此看來,鄭州的這一舉動確實有些冒失。在尚未研究清楚霧霾的成因以及科學治理方法之前,便拍著腦袋作出了灑水除霾的決定,不僅沒有對主要污染物起到消除和控制的作用,還讓本就稀缺的水資源白白付諸東流,真有幾分飲鴆止渴的意味。
此外,鄭州市政府此次的行為必須引起深思——在環境治理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決策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多聽聽民眾的聲音和科學的意見,而不是秉持權力之杖一意孤行。
在筆者看來,除霾行動應從霧霾的源頭處下狠手,對污染源進行嚴密監測和嚴格控制。例如,及時叫停那些對環境造成嚴重戕害的企業、工廠和小加工作坊,并實施最為嚴苛的環保審批和處罰辦法,大幅提高準入門檻;對于汽車尾氣排放出的污染物,應該從提高成品油的標準和質量等方面著手,鼓勵人們多采取公共出行的生活方式;同時,對于餐飲行業的油煙排放也要嚴格管理,鼓勵業主廣泛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煤炭等一次性化石能源的消耗等。
總之,霧霾治理將是一場長期的環境攻堅戰,唯有握住科學之戟,方能殺出霧霾的圍城。(李瑜)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