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光合作用神秘機制:中國跨出重要一步
摘要:原標題:破解光合作用神秘機制:中國跨出重要一步 PsbS整體結構。a. PsbS單體結構飄帶示意圖;b. PsbS二體結構示意圖;c. PsbS二體界面處結合的葉綠素a;d. PsbS二體結合
PsbS整體結構。a. PsbS單體結構飄帶示意圖;b. PsbS二體結構示意圖;c. PsbS二體界面處結合的葉綠素a;d. PsbS二體結合的qE抑制劑DCCD。生物物理所供圖
■本報記者 王晨緋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有效的固定太陽光能的過程,人類所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氣等,其實都是遠古時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和間接產物。
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220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倍~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光合作用是高效利用太陽能的最好榜樣,破解光合作用神秘機制,將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繼而開發清潔、高效的新能源提供結構基礎。
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常文瑞帶領的團隊經過幾年時間,完成了菠菜主要捕光復合物的晶體結構測定,在光合膜蛋白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重大成果。
2004年3月18日,《自然》雜志發表這一成果,封面上的“POWER PLANT”大字赫然,在國內外相關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
近日,常文瑞院士課題組又取得了一項新突破——解析了菠菜光保護蛋白PsbS活性狀態的2.35埃分辨率的晶體結構,博士生范敏銳是這項重要研究工作的具體承擔者。
兩年時間純化出蛋白
常文瑞院士課題組于四年前開展了PsbS的晶體結構研究。
“我就是那時進入課題組的,首先要摸索純化方案。”范敏銳在常文瑞院士和副研究員李梅的指導下,花了兩年時間將蛋白從菠菜葉中純化出來。
要獲得某種蛋白,常規的方法一般都是用外源表達體系來獲得,相對來講要容易一些,而常文瑞課題組則另辟蹊徑,選擇從菠菜葉中直接提取天然蛋白。
“每純化一次需要15斤菠菜,才能得到10毫克蛋白。”范敏銳笑言自己會像洗菜工一樣,每次都要買來15斤菠菜,先去掉壞葉子,用自來水洗三遍,再用單蒸水洗兩遍,在濾紙上吸走水分,才能榨汁離心提取到粗的樣品。
經過大量的摸索,他們建立了一個從菠菜葉片中大量純化PsbS的方案,并在純化和結晶的過程中一直維持酸性pH 值條件。
蛋白純化出來后,范敏銳發現蛋白是綠色的。據此他們推斷它應該結合了葉綠素,“這意味著它可能吸收光能并將其轉化成熱能,釋放出去。”當然,這僅僅是范敏銳的初步推斷。從純化出蛋白到最后解析了該蛋白的結構,又花了他們一年半時間。
揭示光保護機制奧秘
“植物與太陽光的關系可謂‘愛恨交加’,一方面光能對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必需的,但另一方面過量的光能又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裝置的氧化性損傷,于是植物逐漸進化出了一種保護機制。”范敏銳向記者解釋說。
參與這種保護機制的就是光保護蛋白PsbS,早在2000年,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就證明了光保護蛋白PsbS的關鍵作用——在高光照條件下,植物類囊體腔側的pH值會由正常條件下的6.5降低至5.5~5.8,從而激活嵌在類囊體膜上的光保護蛋白PsbS,并進而誘發一種非常有效的高光保護機制——能量依賴的淬滅(qE)。通過qE,植物可以把捕光復合物吸收的過量光能以熱的形式安全地耗散掉,從而減少或避免光氧化性損傷。但是對于PsbS是否結合色素一直存有爭議,其參與光保護作用的機制也并不清楚,解析其三維結構成為光合作用領域期待已久的研究課題。
而他們的研究價值正在于此。
科學家用純化的蛋白生長了晶體,并將晶體帶到上海以及日本的同步輻射光源進行X射線衍射實驗,最終解析了PsbS活性狀態的2.35埃分辨率的晶體結構。
“結構顯示PsbS由四段跨膜螺旋組成,其結構緊密,單體內部沒有色素結合位點,展現出與我們之前解析的同家族其他捕光復合物LHCII和CP29完全不同的結構特點。”范敏銳細致地觀察著這個讓他花了三年多才得到的寶貝。
而后一年的時間,他們結合晶體結構分析和一系列的生化實驗,證明了PsbS在低pH值下是一個緊密的二體,從而糾正了之前該領域的主流觀點,即PsbS在活性狀態下為單體。
有趣的是,他們還發現低pH值下的PsbS二體界面處結合了一個葉綠素a,提示PsbS有可能在體內直接參與qE。這些研究結果為理解PsbS是如何被激活和抑制以及其參與qE的可能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
該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接收并在線發表。范敏銳為第一作者,常文瑞院士和副研究員李梅為通訊作者,研究員柳振峰也對本項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審稿專家稱本工作“非常令人興奮,并且帶來很多驚喜,為研究PsbS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優秀的、領域內長時間期待的并且迫切需要的一項研究工作”。
“糧食作物經過光合作用生長,提高光合效率,產量就能提高。根據以往的研究,提高農作物的光保護能力,有望幫助提高糧食產量前景。”范敏銳認為此時他所做的基礎研究對以后應用有一定意義。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