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郵票見證抗戰歷史
摘要: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馮新豪 文╱圖 張國華在整理郵票。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軍借口一個士兵失蹤,要求在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進行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后,遂炮轟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馮新豪 文╱圖
張國華在整理郵票。
“
前不久,在上蔡縣供電公司員工集中學習會時,該公司員工張國華手持自己收藏的郵票,向同事講解了有關抗戰歷史,讓廣大員工深受教育。
今年四十出頭的張國華,自幼愛好集郵,從未間斷。現在,他收藏的郵票有4000多枚,其中很大一部分為紅色紀念郵票。
談起集郵,張國華講起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30多年前,張國華正上小學四年級。一天中午,張國華在放學回家的鄉間小路上撿到一個黑色的皮包,里面放有一本集郵冊和50多元錢。他環顧四周,空曠的田野不見一個人影,怎么辦呢?年幼的張國華正在猶豫之時,他的耳畔突然響起課堂上老師教唱過的兒歌《一分錢》:“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想到這里,他就在原地等失主前來認領,可過了好大一會兒,仍不見有人來尋,他就挎著皮包回到家中。張國華的父親聽兒子敘說情況后,夸兒子做得對,并囑咐兒子在下午上學時,把撿到的皮
沒成想,那個黑色皮包的失主正是教他語文的
在
在張國華的家中,一個古香古色的木柜內擺滿了大小不一的集郵冊,張國華從中拿出1995年、2005年集郵年冊給筆者看。里面收藏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60周年紀念郵票,其中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郵票共有8枚,意寓8年抗戰。票面依據史實照片資料,構思獨特,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
從打響中國人民武裝抗日第一槍的《七七戰火》,到中國軍隊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取得首次大捷的《臺兒莊大捷》;從1940年由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向日偽軍發動大規模破襲戰役的《百團大戰》,到八路軍、新四軍先后在晉冀魯豫、皖中、皖北、蘇南、蘇北、東江和瓊崖等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而組建成《敵后游擊隊》;從1942年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打通中緬、中印公路,保障國際援華物資道路暢通的《芒友會師》,到愛國華僑為抗戰捐獻錢財、衣物、糧食、醫藥和軍用物資的《華僑捐獻》;從臺灣及澎湖列島重入中國版圖的《臺灣光復》,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郵票共有4枚,分別為《全民抗戰》《中流砥柱》《諾曼底登陸》和《攻克柏林》,另有《和平鴿》小型張一枚。這4枚郵票巧妙地勾畫出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戰場,共同戰勝法西斯的歷史場面。
“郵票雖小,卻承載著一段血與火的抗戰歷史。”張國華說,“通過集郵,不僅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同時還增長了歷史知識,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激發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采訪結束時,張國華告訴筆者,今年,他預訂兩套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已于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