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發酵料栽培技術
摘要:魏銀初平菇生產在我市已大面積推廣,大多以發酵料栽培模式為主,原料來源豐富,技術簡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明顯,是農民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徑,有利于農產品下腳料的轉化
魏銀初
平菇生產在我市已大面積推廣,大多以發酵料栽培模式為主,原料來源豐富,技術簡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明顯,是農民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徑,有利于農產品下腳料的轉化,現將主要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培養基配方。1.玉米芯
二、培養料發酵。第一天,首先將玉米芯和石灰粉加水拌勻后堆在鋪有薄膜的地面上預濕,發酵劑和麩子單獨加水預濕堆放。第二天,將其他輔料全部加入(抑菌劑暫時不用)并一次性補足水分,以后不再加水,料堆高
三、裝袋接種。發酵好的培養基為紅褐色,氣味芳香,無氨味,培養基中布滿有益的放線菌,不粘手,手感柔軟,富有彈性,此時加入抑菌劑即可裝袋播種,采用三層播種法,即在袋中間要播一層菌種,并在袋子兩頭撒種封面,用種量為8%~15%。
四、管理技術。1.發菌管理:將接好種的菌袋在培養室成批平放擺好,一般3層~5層高(夏季1層~2層),每行間距離
2.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袋,用手觸摸菌袋,硬挺結實有彈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黃色小水珠,表明已達生理成熟,可搬進出菇室催菇。將菌袋碼4個~6個高,袋口解開,行距不少于60厘米,每天向空間噴水3次~4次,保持濕度85%,結合每次噴水通風30分鐘~40分鐘。室內光線不宜太暗,以免出現長柄畸形菇。隨著菇體的長大,應適當增加噴水量和通風次數。頭潮菇采收后清除袋口殘留菇根,清掃室內,噴灑石灰上清液,室外噴0.5%敵敵畏溶液驅殺害蟲,再按常規管理7天~10天可出第二潮菇,如此管理直至出菇結束。
(作者系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市農科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