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民間,走近民俗
摘要:河南文化產業網訊: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在這個炎熱的七月,在淅川縣委、縣政府的邀請下和河南大學研究生院、校團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組織的&ldquo
河南文化產業網訊:
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在這個炎熱的七月,在淅川縣委、縣政府的邀請下和河南大學研究生院、校團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組織的“圖像敘錄淅川移民民俗文化”暑期社會實踐團,圓滿完成了河南省著名的移民縣淅川縣為期十天的民俗調查工作。從7月21日至7月30日,實踐團在李麗娜老師帶領下走遍了這個移民縣城的村村落落,深切感受到了淅川人民的淳厚善良,城鎮的古樸風韻,山水的清麗優美。從九重鎮到荊紫關,從荊紫關到盛灣鎮,賈溝村、陶岔村、唐王橋村、土地嶺村......我們用影像和紙筆紀錄下了這里的一個個村落、一戶戶人家和一個個傳說,我們希望這里的美景被更多人欣賞,這里的文化被更多人鑒讀,這里的故事被更多人聆聽。
浩大工程:南水北調下的淅川移民情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清澈丹江水出陶岔、越伏牛、穿黃河、繞太行,直通京津。在這個浩大的世紀工程中,淅川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多情自古傷離別。人們告別宗祠祖墳,告別桑麻炊煙,告別老屋田園,走向他鄉做故鄉。我們在材料中看到一個個村落的移民情況:香花鎮曹寨村位于丹江河東岸,是典型的丹江漁家村落,全村1980人,遷往湖北省鐘祥市;大石橋鄉柳家泉村是古鄀國所在地,全村1080人,遷往南陽市臥龍區;稻河鄉白亭村是淅川丹江上的四大碼頭之一,全村2001人,遷往許昌市襄城縣。倉房鎮下寺村位于丹江岸邊,全村1580人,遷往新鄉市輝縣......或許我們記不下那么多的村落,記不下這些人的姓名,但我們應該記得這一方水土,這一方人民所承載的歷史,所展現的精神。
在渠首大壩,李進群老人給我們講述著這里“二郎擔山攆太陽”的傳說,然而講述更為詳細的是這座大壩,這條水渠。老大壩建于何時,毀于何時,新大壩建于何時,成于何時,壩高、壩寬、水位、渠長等數據,這位老人都能隨口道來。李進群老人是樸實的農民,也是眾多被淹沒家園的移民中的一員。1970年,年僅20歲的李進群在渠首閘的工地上被高速旋轉的鋼絲打斷了右臂。養好傷后,他又回到工地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干就是四十五年。實踐團一行人聽著李進群老人講述渠首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看著他那斷臂的空蕩蕩的短袖,也感受著一位質樸的農民的溫暖善良、可親可敬。
他們或許并未讀過太多的詩書,或許并不知道太大的道理。他們或許只知道國家要建設,要南水北調,只知道北方缺水喝,自己被需要,于是就忍痛離家,移居他鄉,顧全大局。這應該是這個國家普通百姓最樸素的認識和最高尚的情懷吧。
民俗敘錄:美麗的山水浸潤豐富的文化
淅川的十天調研行程匆匆,這緊張而又豐富的十天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淅川的山水之美麗,文化之厚重,人民之質樸。
渠首人家民風淳,待客酒足夜敞門。淅川縣九重鎮新建的渠首街上的茶社客人滿座,熱鬧非常。老板掂著水壺對著茶碗點三下將水倒滿,對我們解釋說這叫“鳳凰三點頭”,表示對客人的尊敬。陸放翁有詩“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我們入住的陶岔村確是夜不閉戶的,民風淳樸,并非虛言。
雞鳴三省荊紫關,往日丹水過千帆。在荊紫關古街道,數百年的青石板路訴說滄桑,兩排臨街門面一色古樸,黑漆著門。沿街尋去,我們找到了已經荒廢的中碼頭,看到了僅存數間且已破敗頹圮的吊腳樓,只能想象當年百檣林立,燈火通江的繁華勝景。
平浪宮外鐘鼓樓,護佑一方度春秋。平浪宮為各省商民籌資所建,為保來往漕運通暢,一方平安,各省商民籌資興建了平浪宮。在平浪宮里,我們聽景區負責人講述了平浪宮里所供奉的楊四爺斬惡龍的故事。
眼光向下:走向民間書寫百姓的歷史
中國近代學人提出“眼光向下”的主張和“走向民間”口號,這種學術主張尤其對于人類學、民俗學和歷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十天的淅川之行,實踐團就是把眼光向下看,深入到當地的民眾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記錄他們的風俗,解讀他們的文化。就是用走向民間的方法去書寫百姓的歷史。
從渠首閘到丹江口,從風景秀麗的朱連山到荒草掩映的唐王橋,從荊紫關到盛灣鎮,我們考察了打草鞋、合草繩、編草毯、做木椅、做桿秤......我們走訪了當年河南大學流亡辦學的荊關高中、古民居......我們拍攝了丹江邊的“十二歲圓鎖祭河神”、當地百姓挑缸買賣、農田勞作等場景。這些就是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當地老百姓的歷史,我們只能記錄個中之一斑。
載負滿滿的十天淅川之行,以淅川縣原史志辦主任明新勝為首及明有勝、周尚朝三位當地民俗辦老師陪同始終;指導老師李麗娜在炎熱酷暑下可謂是傾心竭力,在堅持到最后結束全部調研任務時,終因體力不支而病倒;來自考古學、民俗學以及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的陳彩彩、朱鵬、李子文、李曉倩、何連熙、李瑞金、于通海、談金卓等學生自稱“淅川八怪”:白天馬不停蹄走街串巷攝影攝像、訪談記錄,晚上小組討論、整理資料到凌晨兩三點……。淅川之行,記錄著移民人的故事,也在上演著河大人自己的故事。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