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苗研制成功帶來的啟示
摘要:原標題:埃博拉疫苗研制成功帶來的啟示 為應對未來疫情暴發提供范例 一項在幾內亞進行的開創性臨床試驗或許能為處理未來疫情的暴發提供范例。 圖片來源:Sean Haw
為應對未來疫情暴發提供范例
一項在幾內亞進行的開創性臨床試驗或許能為處理未來疫情的暴發提供范例。
圖片來源:Sean Hawkey/WHO
當2013年12月埃博拉在西非暴發并引發該病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疫情時,并沒有已被證實在人群中安全有效的疫苗或藥物。一項在幾內亞開展并于日前公布的試驗初始結果顯示,僅僅20個月過后,一種疫苗看上去提供了對抗感染的全面保護。《自然》雜志探究了此項試驗的成功對已造成1.1萬余人死亡且仍在持續的疫情的意義以及未來臨床試驗在疫情暴發時如何得以開展。
該疫苗是如何形成的?
這種名為rVSV-ZEBOV的疫苗含有一種通過基因改造“偽裝成”埃博拉病毒的牲畜病毒。它由加拿大公共衛生署研制,被授權給默克制藥公司生產,并且由資助者、科學家以及諸多公司、機構和政府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形成的國際協作力量開展測試。試驗在疫情開始的幾內亞進行,而且采用了環形設計,即被感染者的接觸人員諸如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以及這些人隨后的任何接觸者均接受了疫苗注射。它包含兩組人群:一組立即接受疫苗注射,另一組在3周后接受注射。
試驗發現了什么?
在立即接受疫苗注射的2014名接觸者(48人感染了埃博拉)中,沒有人在10天的窗口期——足以使身體產生針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并且使任何先已存在的埃博拉感染發病——過后患上埃博拉。一些人確實在接受疫苗注射的1~10天內患上了該疾病。相比之下,在對照組2380名接觸者(來自42個病例)中,有16人在這段時間內被感染。因此,這種疫苗被認為在此項試驗中提供了對抗該病毒的百分百保護。
百分百保護聽上去太美好,以至于很難相信是真的。
也許是吧。WHO負責衛生系統和創新的助理總干事Marie-Paule Kieny表示,此項研究的規模很小,因此真正的保護率可能會稍微偏低。一個監管此項試驗的獨立委員會認為,初始結果很有說服力,以至于對照組在7月26日被放棄,并且所有接觸者目前正在立即接受疫苗注射。這會產生更多關于真實保護水平的數據。不過,對于該疫苗,大家已經很興奮。“報告的結果非常引人注目,因此即使研究中存在一些問題,看上去該疫苗也極有可能是有效的。”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前任官員、目前在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任教的Jesse Goodman表示。
這種疫苗所發揮的作用能持續多久?
目前還不知道。此項試驗被設計用于測試環形免疫策略能否撲滅疫情,以及已知所能提供的數周保護是否足以做到這一點。“在疫情暴發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好消息。”正在參與測試另一種埃博拉疫苗的英國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所長Adrian Hill表示。不過,他認為,這種保護能否持續下去仍有待觀察。“在6個月時,它是否將發揮作用?這項試驗并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對于一種疫苗來說,其需要更長時期——理想狀況下是終生——的免疫,以便為醫務人員和其他高危人群在疫情期間提供持續的保護。對于在埃博拉可能發生地方性流行的大規模疫苗接種人群中,這同樣是必需的。包括Hill正在參與的其他疫苗試驗,也在針對更長時期的保護進行測試。不過,埃博拉病例數的下降——過去幾個月里已降至每周20~30例——意味著這些試驗可能很難提供明確的結果。
快速追蹤方法能否被用于其他疾病?
Hill認為,對于很多其他流行病威脅來說,疫苗同樣能被快速研發出來。他建議,關于對抗此類病原體疫苗的研究應當加速,從而使臨床試驗現在能夠開展,以測試它們的安全性。那些符合要求的疫苗應當儲備起來,一旦疫情發生,隨時準備參加藥效試驗。病原體被認為是頭號健康威脅,包括和埃博拉屬于同一家族的馬爾堡病毒,以及引發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拉沙熱和基孔肯雅病的病毒。
是否有可能從rVSV-ZEBOV的成功中學習到一些經驗?
人們所希望的是,它能為處理未來疫情的暴發提供范例。“這說明以比我們一直在進行的更快的速度研制出疫苗是可行的。”Hill說。而且,最高層面看上去正在支持變革。7月31日,WHO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該機構正在為加速提出對抗潛在流行病的舉措而規劃“藍圖”。該計劃旨在將從疫情確認到獲取到對策的時間減少至4個月或者更短,并且包括在疫情暴發前使試驗設計和監管批準到位。“沒有人想再次看到臨床醫師和醫生兩手空空地離開。”她說。(宗華)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