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敵膽的抗日根據地
摘要:趙國巖 李丹丹 整理豫南抗日根據地:新四軍五師北上抗日的橋頭堡(1937年10月~1945年8月)一、豫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豫南抗日根據地屬鄂豫皖抗日根據地范圍,除屬豫鄂抗日根
趙國巖 李丹丹 整理
豫南抗日根據地:新四軍五師北上抗日的橋頭堡
(1937年10月~1945年8月)
一、豫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豫南抗日根據地屬鄂豫皖抗日根據地范圍,除屬豫鄂抗日根據地之信南、信羅邊等部分外,主要分布于信陽、羅山、確山、正陽、汝南、遂平、泌陽、桐柏、西平、上蔡、舞陽11個縣接壤地帶。境內山嶺起伏,為大別山余脈及桐柏山脈,淮河支流交錯其間,平漢鐵路縱貫南北。抗日期間“三角斗爭”愈演愈烈。我豫南抗日軍民在敵偽頑的夾擊中英勇機智搏斗,使根據地得以不斷鞏固和發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不久,中共豫南黨組織把原紅軍游擊隊改編為豫南人民抗日自衛團,同年底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駐確山竹溝。1938年春,周駿鳴帶第八團隊到安徽敵后作戰,竹溝成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
豫南游擊兵團挺進淮北,胡沖店、爬頭寨戰斗告捷,打開了平漢鐵路兩側的抗日局面,開辟了以確山縣孤山沖為中心,包括信陽、正陽、汝南、泌陽、桐柏在內的豫南抗日根據地,游擊兵團在戰斗中發展壯大,迅速擴編為4個挺進團,約5000多人。4月,豫南游擊兵團奉命改為河南挺進兵團,黃霖任司令員,成立中共河南工委,由五師副政委任質斌兼書記。不久,在確山縣孤山沖成立豫南地委、專署和軍分區(后改為豫鄂邊第四地委、專署和軍分區)。12月,任質斌帶領五師三十九團一支和抗大十分校部分干部到達孤山沖,主持召開營級以上干部會議,確定部隊發展方向和根據地建設方針,并派出一支武裝北上至襄城、郟縣一帶偵察情況,迎接八路軍南下支隊。1945年1月中旬,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在挺進兵團協助下,順利通過豫中、豫南地區,抵達湖北大悟,與新四軍五師主力勝利會師。
二、 汝正確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開辟與發展
1944年5月,日本侵略軍打通平漢線,占領了正陽縣城,明港、確山和汝南等地均成為日軍據點。國民黨豫南挺進軍第十三、十四、十五、二十縱隊,駐扎在明港以東,正陽、汝南以西等地。國民黨第八專署和正陽、汝南國民黨縣政府都遷到安徽臨泉一帶,汝南、正陽、確山廣大地區成了真空地區。當時土匪蜂起,鬧得民不聊生。
1944年9月,中共路東中心縣委和指揮部成立后,宣布成立了汝正確縣委、行政委員會(也稱縣政府)、縣總隊。縣總隊下轄5個大隊,各有300~500人槍。縣委、行政委員會建立后,又在信正確邊境建立楊店、胡沖店、陡溝三個區和熊寨、蘭青、梁廟、黃魯店、老店等十幾個鄉抗日民主政權。
1945年2月,中共豫南地委調整了路東中心縣委和汝正確縣委的領導。縣委調整后,又新成立了一個工作隊和一個宣傳隊,進行抗日宣傳活動,發動群眾,捐糧捐款,支援新四軍作戰。3月初,路東中心縣委和汝正確縣委帶領地方武裝向汝南進發。
在抗日反頑斗爭中,汝正確縣委和行政委員會在抓武裝斗爭的同時,把根據地的建設、幫助群眾發展生產和保護財產、開展征糧征稅等作為中心工作開展。中共汝正確縣委和行政委員會除組織征糧征稅以外,還舉辦地方教育、創辦學校,并組織選送進步青年到確山孤山沖——豫南地委所辦的軍政學校上學,為革命培養人才。同時,向新四軍五師輸送了大批子弟兵。到1945年8月,中共豫南地委和軍分區將汝正確總隊整編為一個獨立團,由劉克誠任團長,編入河南軍區獨立旅。隨后縣委以留下的武裝為基礎,又擴充七八百人,恢復了縣總隊的建制。
三、汝上遂抗日根據地的開辟與發展
中共豫南工委和豫南游擊兵團,在開辟汝正確抗日根據地的同時,為實現中央和豫鄂邊區黨委交辦的打通與八路軍的聯系,除主力越過京漢路西向北發展外,在京漢路東同時組織力量向黃河以西上蔡、西華一帶發展,開辟汝上遂抗日根據地,打通與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水東八團、新四軍四師的聯系,完成黨中央綰轂中原的戰略任務。
隨著新四軍豫南游擊兵團挺進淮北地區,中共豫鄂邊區黨委積極著手籌備創建豫南抗日民主政權。1944年秋,豫鄂邊區黨委組織部長陳少敏將原淮南行政辦事處主任張子明從豫鄂邊區第一期整風班中調出,提前結束學習,派他回淮北開展工作。臨行前,邊區黨委組織部科長孫西岐受區黨委委托向張子明具體交代了任務:建立豫鄂邊區最北邊的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汝上遂邊區抗日根據地,使豫鄂邊區和冀魯豫邊區接連起來,把八路軍駐水東(即黃泛區以東)的兩個團接過來與新四軍五師會合,以加強武漢外圍力量。
1944年10月,中共汝上遂邊區工委和汝上遂行政委員會在確山劉店附近的一個村子里成立。從此,汝上遂邊區以劉店為依托,南靠汝正確邊區根據地,向北、向東實行戰略展開,開始了創建汝上遂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艱苦斗爭。
1945年春季以后,隨著全國抗日反攻高潮的到來,在中共汝上遂工委領導下,汝上遂總隊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取得了姚灣、王劉莊、吳宋家、雷寨等一次次戰斗的勝利。汝上遂總隊也在斗爭中發展壯大到4個戰斗連和1個警衛連。
四、爬頭寨戰斗與京漢路路西(確泌桐、確信)抗日根據地的開辟
1944年9月,按照鞏固路東,發展路西的既定方針,豫南游擊兵團司令員黃霖在胡沖店戰斗勝利不久帶領兵團主力越過京漢鐵路,進入確山、泌陽、桐柏一帶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恢復建立竹溝抗日根據地。
1944年10月,中共確泌桐縣委、縣行政委員會和縣武裝總隊在孤山沖的代莊、楊竹園村建立。確泌桐行政委員會成立后,先后建立了石滾河、冷水、蟻蜂、任店和朱古洞等區委、區政府和20多個鄉政府。行政委員會本身還設立了行政、財政、土地、司法、糧食、文教等科和一個30多人的工作隊。當時的主要工作是領導所屬各區、鄉發動群眾,幫助區、鄉政府貫徹共產黨的各項政策,開展抗日救國運動,動員青年參軍,教育并組織群眾抗日除奸。群眾很快被發動起來,情緒高昂,青壯年紛紛報名參軍,縣總隊迅速擴大為4個連600多人。各區、鄉政府都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并由縣總隊統一指揮,到1945年初,確泌桐邊區縣的地方武裝發展到2000多人。
在路東不斷取得打擊敵偽頑勢力取得節節勝利的同時,路西確泌桐抗日根據地也在斗爭中迅速發展壯大。確泌桐縣總隊已發展到1000多人槍,設在孤山沖的豫鄂邊區第四軍分區的武裝,除一個警衛營外又新發展了一個獨立團,由閔蘭俊率領配合縣總隊,積極活動在豫南廣大地區。
同時,在信確邊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也在迅速發展。在豫南游擊兵團先遣隊渡淮北上、開辟路東地區的時候,為配合豫南游擊兵團挺進淮北,豫鄂邊區黨委和新四軍五師決定從信羅邊、信南縣地方武裝部隊中各抽出一個連和信西睡仙橋區中隊組成淮北支隊,從信南根據地平漢線西越過淮河,沿平漢線西側向北發展,并分兩批先后渡過淮河,進入信陽、確山、桐柏邊界地區,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武裝斗爭。
1944年10月,中共信確縣委、縣行政委員會和縣總隊在信陽境的宋沖和吳家尖山一帶建立。同時,淮北支隊收編了當地進步人士劉漢三、馬登榜、米海洲組織的地方武裝后,路東中心縣委和指揮部決定取消淮北支隊番號,將其兩個主力連補充到路東獨立團,余下的部隊同收編的劉漢三、米海洲的部隊合編為信確游擊總隊。1945年,信確縣行政委員會改為信確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11月,為進一步加強對河南工作的領導,中共豫鄂邊區黨委和新四軍五師決定成立中共河南省工委,新四軍五師副政委任質斌兼工委書記。同時,將豫南游擊兵團改稱河南挺進兵團。之后,在中共河南工委和河南挺進兵團的領導指揮下,豫南抗日根據地軍民積極開展反掃蕩、反圍剿斗爭,橫掃豫南敵偽頑勢力,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力量,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
五、以孤山沖為中心的豫南抗日根據地的全面發展
從
為發展河南大好形勢,進一步擴大豫南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早日實現中央綰轂中原的戰略意圖,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決定,新四軍五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任質斌兼任中共河南工委書記和挺進兵團政治委員,以加強對河南敵后工作的領導。1944年12月任率十三旅三十九團一營和抗大十分校(校長李先念)一批干部由大悟到達孤山沖根據地。在孤山沖,任質斌主持召開了營以上干部會議,對前一段進軍河南敵后的斗爭進行了總結,討論確定了發展方向和根據地的建設方針,決定以孤山沖為基地,建立鞏固豫南抗日根據地,同時乘勝向豫中地區敵后發展。
1945年1月,根據河南形勢的發展,黃霖司令員率主力向豫中嵖岈山地區挺進。中共河南工委決定在孤山沖建立中共豫南地委(又稱豫鄂邊四地委)、專署和軍分區,機關設在徐莊和劉樓村。豫南地委和專署管轄區域為平漢路兩側路東、路西中心縣委和汝正確、汝蔡遂、確泌桐、信確四個邊區縣委、縣行政委員會,以及泌陽、桐柏、淮南3個縣委、縣民主政府。
中共豫南地委成立后,全面開展豫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鞏固、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各縣“三三制”區鄉政權紛紛建立。至1945年春,汝正確縣委、縣行政委員會建立了楊店、肖店、胡沖店、陡溝4個區委、區政府和10多個鄉政府。汝蔡遂邊區縣建立了劉店、韓莊、路北(指駐馬店至汝南公路以北地區)3個區委、區政府和兩個中心鄉、13個鄉政府。路西區的確泌桐縣建立了石滾河、冷水、蟻蜂、任店、朱古洞5個區委、區政府和20多個鄉政府。信確縣建立了信北、乎昌關、祚樓、尚河(明港)4個區委、區政府和10多個鄉政府。泌陽縣建立了5個區委和區政府。此外,豫南地委、專署還領導各縣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組織群眾擁軍支前,動員青年參軍,組織和武裝群眾進行抗敵防匪除奸活動。
隨著全國抗日形勢的變化,中共豫鄂邊四地委和軍分區,率領廣大軍民配合新四軍河南挺進兵團在豫南地區主動開展向日偽軍的進攻,拔掉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
豫中嵖岈山抗日根據地:為“北上南下”的勝利進軍打開通道
(1944年11月~1945年8月)
一、新四軍河南挺進兵團進軍豫中與嵖岈山保衛戰
豫中地區的魯山、葉縣、舞陽、西平、遂平人口稠密,物產豐富,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的人民有著光榮的斗爭傳統,群眾基礎很好。抗戰初期,這里是河南群眾抗日救亡運動最活躍的地區。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于殘酷的斗爭環境,豫中地區大部分縣黨組織與上級失去了聯系,但仍堅持領導人民進行斗爭,掌握并發展了一部分武裝。當時的豫中,日軍分布于遂平縣的玉山、諸市,西平縣的合水、澆河鋪,舞陽的辛集、武功等據點各有偽軍一部。在遂平以南泌陽以東張軫所屬的豫南挺進軍及其他地方武裝經常對新四軍北上部隊進行圍攻。別廷芳的十七縱隊和第六縱隊駐守在泌陽象河和嵖岈山北部,并在嵖岈山駐有頑軍劉光芹一個縱隊2000多人。國民黨豫陜邊區綏靖公署司令李玉林命令遂平、西平、上蔡三縣偽保安團統編為邊區司令部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張國威)。隨后,在西平合水鎮組織四縣聯防保安司令部(吳春寧任保安司令)以防御新四軍。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在嵖岈山一帶共有敵偽頑兵力兩三萬人。因此,河南挺進兵團面臨著日、偽、頑的多方夾擊,任務是十分艱巨的。為了避免意外、減少磨擦,河南挺進兵團化裝成國民黨軍隊,機智地突破敵偽頑層層包圍,沿途作戰十余次,于1944年11月中旬到達嵖岈山地區的舞陽縣廟街附近,很快與當地隱蔽埋伏的中共地下黨員陳繼堯、王文卿等取得聯系。隨后,挺進兵團繼續向西平、葉縣、舞陽、方城等地進軍。一方面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另一方面伺機接應南下八路軍部隊。新四軍河南挺進兵團挺進嵖岈山地區使敵偽頑勢力大為震驚。他們千方百計想消滅這支立足未穩的抗日部隊,挺進兵團廣大指戰員英勇善戰,擊潰敵偽頑一次又一次進攻。
嵖岈山保衛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豫南日軍的囂張氣焰。事后日軍把張臺、玉山兩個據點主動撤掉。從此,再不敢向嵖岈山進犯。
二、母豬峽戰斗的勝利與豫中抗戰新局面的出現
1945年2月,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決定增派主力進入河南,加強河南挺進兵團的軍事力量,并增派一批干部,隨挺進兵團到豫中,為創建根據地做準備。按照邊區黨委指示,挺進兵團在嵖岈山地區向敵偽發起多次進攻。
史聘侯部被殲,使豫中地區日、偽、頑勢力十分震驚。攻克母豬峽的第二天,日軍就集中200多人向新四軍挺進兵團進攻,被挺進兵團擊潰。之后,挺進兵團主力迅速轉移到泌陽縣象河關東南一帶。日軍在連續遭到重創后,不得不放棄對嵖岈山地區的進攻。留守在豫中南地區的日軍只得龜縮在交通沿線的據點,不敢輕舉妄動。這為新四軍挺進兵團在豫中地區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特別是母豬峽戰斗的勝利極大震懾了豫中地區的敵偽頑勢力,鼓舞了敵后抗日軍民的士氣,各縣黨組織也逐步得到恢復,初步打開了豫中地區抗日斗爭的新局面。
中共河南工委根據豫中地區形勢變化,決定成立中共豫中中心縣委和軍事指揮部。中共嵖岈山中心縣委和軍事指揮部按照河南工委指示,積極恢復建立各縣黨組織和抗日民主政權,先后成立中共遂平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中共西平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中共葉縣、方城、舞陽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
三、尹集、合水戰斗的勝利與嵖岈山抗日根據地形成
1945年3月,為加強開辟河南的軍事力量,中共豫鄂邊區黨委和新四軍五師又派十三旅旅長周志堅率十三旅一部,沿平漢鐵路東側北上,進入河南,經確山、駐馬店之間的古城過平漢線西,到達嵖岈山地區與河南挺進兵團會師。十三旅是新四軍五師的主力,有很強的戰斗力。兩部會師后,兵強馬壯,部隊士氣高昂,決定先拔掉兩個最大的日偽據點尹集與合水。
尹集是日偽設在遂平、西平、舞陽交界的一個重要據點,日軍發動豫西南、鄂北戰役后其主力派往前線。
西平縣合水日軍據點是日偽勢力在西平、遂平、舞陽、上蔡四縣之間的重要據點。河南挺進兵團在打下尹集后,就積極著手部署對合水的進攻。
尹集、合水戰斗的勝利,震懾了豫中地區的日偽軍和國民黨地方頑固武裝,一些孤立的日偽據點匆忙撤至西平和遂平縣城,與日軍勾結的蕭信邦等游雜武裝先后接受新四軍挺進部隊改編。同時,挺進兵團乘勝又先后拔掉了大韓莊等日偽據點;在遂平縣下宋消滅了遂平反共民團大部,俘頑民團團長張錫閣以下官兵300多人;在西平出山寨全殲土頑1個大隊,基本上控制了豫中敵后的局勢,使葉縣、方城、舞陽與西平、遂平連成一片,一個以嵖岈山為中心的豫中敵后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
四、冀魯豫軍區水東八團南下與郾上西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
1945年1月,冀魯豫軍區根據中央軍委關于水東分區應以睢縣、杞縣、太康、通許為基點,肅清淮陽、西華地區之日、偽軍和土、頑、雜,控制新黃河渡口,渡河開辟河西,向商水、上蔡地區及其以南發展的指示,命令冀魯豫八分區第八團(簡稱水東八團)西渡新黃河,挺進豫中,深入水西敵后,在新黃河以西建立一個橋頭陣地,迎接主力部隊,并和新四軍五師打成一片,建立豫中游擊根據地,完成中央綰轂中原的戰略任務。
1945年元旦后,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勇和政委宋任窮,親自向八團團長王定烈和團政治部主任楊勁布置任務:“舉兵南進,西渡黃河,挺進豫中,插入敵后,開辟新區。”八團于
6月初,頑軍5個團及上蔡、汝南、商水等縣保安團共14000多人,圍攻水西八路軍。八團采取速戰速決的戰術,全殲該大隊500多人,活捉頑大隊長。之后,八團集中主力奔襲偽暫八師老巢上蔡五溝營(今屬西平),全殲偽八師800多人,打通了與新四軍五師北上部隊的聯系,并乘勝進行了逍遙鎮等大小40多次戰斗,連克18處日偽據點,徹底粉碎了日偽頑軍的夾攻,鞏固和擴大了新黃河以西根據地(簡稱水西地區)。
中共郾上西縣委和縣民主政權建立后,根據當時的斗爭形勢,結合冀魯豫創建根據地的經驗,積極開展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一)發動群眾,組織民兵,開展武裝斗爭,摧毀日、偽、頑地方反動武裝。在上蔡華陂史彭寨建立了一支100多人的民兵隊伍,配合水東八團積極開展武裝斗爭,有力打擊了敵人,發動了群眾,為建立地方政權打下了基礎。(二)積極進行組建區、鎮抗日民主政府和部分改造基層保甲政權工作。區鎮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吸收了地方進步人士參加了政府工作,并組織了抗日自衛隊、兒童團,積極站崗放哨,維持社會治安,保護人民財產。(三)組織農會,進行贖地運動。實行合理負擔,展開以贖地為中心的群眾運動。將地主豪紳掠取人民的土地,按原價還給農民;中農的土地,采取協商的辦法解決;對罪大惡極為群眾痛恨的地霸進行了嚴厲制裁。(四)認真貫徹執行黨的統戰政策,孤立瓦解敵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在軍事上集中打擊最頑固日偽頑軍,對一般偽頑部隊采取分化瓦解政策,使之保持中立的立場。在地方工作中,重點打擊那些為虎作倀,為廣大人民深惡痛絕的地主、豪紳,爭取團結在社會上有聲望的開明紳士。 (五)號召群眾擁軍優屬,積極參軍,擴大抗日隊伍。
冀魯豫軍區水東八團對水西地區的開辟和擴大,完全實現了中央關于八路軍與新四軍聯系的戰略目標,同時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后,與嵖岈山豫中抗日根據地、孤山沖豫南抗日根據地基本上連在一起,為全面奪取豫中南地區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 八路軍新四軍兩支部隊會師嵖岈山及中共豫中地委、行署、軍分區建立
1944年9月,中共太行區黨委和太行軍區抽調軍區第三團、第三十五團組成八路軍抗日先遣支隊(又稱第一支隊)共1700多人,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強渡黃河進入豫西地區。10月,太岳區黨委和太岳軍區抽調軍區第十八團和第五十九團組成八路軍豫西抗日第二支隊,在司令員劉聚奎率領下渡黃河南下進入豫西地區,與皮徐支隊協同作戰,至1944年底創建了以嵩山為中心的豫西抗日根據地。同月為統一領導豫西地區的抗日斗爭,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河南人民抗日軍。
在河南區黨委和河南軍區的統一領導、指揮下,各支隊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橫掃豫西、豫中地區敵偽力量,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武裝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自1944年7月中央發出進軍河南的指示后,新四軍五師挺進河南部隊,與日偽頑作戰100多次,消滅敵人6000多人,擊潰日偽頑武裝30000多人次的進攻,爭取了8000多人偽頑武裝反正和起義。在斗爭中,新四軍五師挺進河南的部隊由1000多人發展到26個團級編制,計8000多人的大軍,地方抗日武裝發展到14000多人,并為豫西八路軍補充新戰士10000多人,創立了一塊南起信陽,北至郾城,東抵平輿、羅山,西至唐河、方城,總計16個縣、10000多平方公里的豫中南敵后抗日根據地,解放人口400多萬,為豫中南地區奪取抗戰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河南革命根據地實錄》《駐馬店革命老區》《中共駐馬店歷史》等資料,采訪中共駐馬店市委黨史研究室、駐馬店市地方史志辦公室等部門同志)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