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急剎車 第三方理財進入裂變時代
摘要: 隨著國內高凈值人群迅速增加,投資者對于財富管理的需求與日劇增,第三方理財行業迅速崛起。相比銀行、基金、保險、券商、信托等金融機構,第三方理財公司在財富管理
隨著國內高凈值人群迅速增加,投資者對于財富管理的需求與日劇增,第三方理財行業迅速崛起。相比銀行、基金、保險、券商、信托等金融機構,第三方理財公司在財富管理中扮演何種角色,有什么獨特優勢?在A股牛市踩下“急剎車”之后,一些已將業務重心轉向投資于二級市場浮動收益類產品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局?《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每經記者 周雅玨
2015年,在市場驟變,政策頻出的背景下,第三方理財行業遭遇大浪淘沙。
在剛剛經歷了A股市場三周半下跌超三成的巨震之后,第三方理財產品不再一味強調高收益,而是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尋求相對穩健的收益。未來隨著A股市場進入寬幅震蕩格局,量化對沖基金成為第三方理財市場的“新寵”。
“從信托、資管計劃到并購基金、定增基金、私募產品,從類固收到浮動收益,從剛性兌付到隨時面臨本金虧損的風險,國內財富管理市場正在發生劇變,第三方理財公司僅僅依靠營銷和維護客戶就能過上好日子的時代一去不返。”某第三方理財公司總經理楊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淘汰OR轉型獨立發行產品
前幾天,北京某第三方理財公司老總林易輝(化名)無奈解散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團隊。他向《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表示,自己在第三方理財市場打拼了兩年多,熬過了年初行業轉型的陣痛,卻沒有抵擋住6月中旬以來A股巨震的沖擊。
據了解,像林易輝的公司這類員工幾十人,年發行規模在十億元左右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多如牛毛。
隨著泛資管時代到來,第三方理財行業進入轉型階段,一些初具規模、管理能力較強的公司從單純的銷售信托、資管產品,逐漸轉變到自主發行私募產品,而一些小型第三方理財公司受制于產品端和客戶端的局限,逐漸被市場淘汰。自2014年2月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工作啟動以來,第三方理財行業兩極分化尤為突出。
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向記者表示,目前,第三方理財行業不再像前兩年那樣齊步、快速發展,而是出現嚴重分化,中小型公司主要依靠傳統代銷模式,沒有獨立的產品研發能力,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中小型第三方理財公司出局的同時,一些實力較雄厚的公司正在跑馬圈地。更多行業咨詢,請關注《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
近日,北京一家以線上銷售為主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剛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便開始高薪招兵買馬,招聘具有投資管理、資產配置能力的專業人士組建投資團隊。
該公司總經理楊勇向記者表示,第三方理財行業已經脫離了最初的野蠻生長階段,公司要想獲得長久發展,形成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效應,僅僅依靠金融產品的銷售是遠遠不夠的,而是應該努力成為獨立的理財機構,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真正實現專業的資產配置。
備案制加速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發展,無論是產品數量、管理人數量,還是資產管理規模,私募基金的整體發展速度都較公募基金更快。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統計,自
在此背景下,第三方理財公司紛紛登記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獨立發行產品。以諾亞財富為例,旗下歌斐資產作為資產管理業務平臺,獨立發行的產品涵蓋地產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類固定收益產品、對沖策略基金、海外投資基金等多個領域。目前,諾亞財富在其官網推介的6款產品中,包括歌斐世茂1年期信用債基金固定收益類產品、歌斐全配置系列投資基金浮動類產品等4款產品都由歌斐資產獨立發行。
此外,恒天財富、格上理財等第三方理財公司也獨立發行了多款證券投資基金。“第三方理財公司獨立發行產品,是希望從產品源頭把控風險,以擺脫產品發行端的限制,同時可以針對特定客戶設計更符合其長期資產配置需求的產品。”王燕娛表示。
浮動收益類產品降溫
今年以來,第三方理財市場風向發生了轉變,一度依托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生存的第三方理財公司,一邊倒地銷售起了浮動收益類產品。據了解,多家國內規模較大的第三方理財公司浮動收益類產品占其發行總量的比重均超70%。
北京某第三方理財公司CEO表示,“由于宏觀經濟疲軟,長期依賴房地產和基建行業發展的信托受到沖擊,信托公司固定收益類產品發行量銳減,加之上半年多只信托產品出現兌付危機,影響了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的銷售。與此同時,上半年A股市場賺錢效應巨大,帶動投資于二級市場的浮動收益類產品熱銷。”
王燕娛表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讓投資者忽視了市場風險,許多原本風險偏保守的固定收益類投資者也轉戰浮動收益類產品,以謀求更高的收益。
在此背景下,大批資金從傳統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搬家,轉而涌向投資于二級市場的浮動收益類產品。
2015年上半年,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猛增兩倍,私募機構數量增加逾1.6倍,接近2013年底的6倍。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
然而好景不長,導致林易輝最終解散團隊的原因,正是公司發展方向的轉變——奔向二級市場浮動收益類產品的銷售。
林易輝透露,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類產品清一色集中于房地產和基建行業的融資項目,產品非常難銷。而A股市場從3200點一路攀升至5000點以上,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資金不斷涌入,因此公司發展方向從銷售固定收益類產品轉向銷售投資于二級市場的浮動收益類陽光私募。然而,6月中旬以來A股經歷巨震,公司銷售的大部分產品浮盈被抹平了,有的甚至出現虧損。雖然投資者明白盈虧自負的道理,但是再想推銷此類產品,難度大幅增加了。“固定收益類產品賣不動,浮動收益類產品不敢賣,成了第三方理財公司共同面臨的尷尬。”北京某第三方理財公司CEO表示。
記者查閱國內幾家規模較大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官網發現,在售產品中,浮動收益類產品仍然是主角,但固定收益類產品數量上浮趨勢明顯。以恒天財富為例,其官網顯示近期熱銷的6款產品中,有5款為浮動收益類的契約型基金,一款為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1%的固定收益類契約型基金,但最新發行的5款產品均為固定收益類產品。
既然浮動收益類產品熱度有所衰減,那么資金能否回流至固定收益類產品?
林易輝向《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表示,對于中小型第三方理財公司而言,即便固收類產品銷售增加,利潤也大不如前了。由于自身發行量小,只能進行分銷,價格成了越來越敏感的因素。同一款產品多家公司同期銷售,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使得銷售利潤空間大幅縮小。目前銷售費用普遍在1.5%左右,除去推介人的傭金返點,每款產品能有0.5%的利潤已經相當不錯了。
量化對沖產品成新寵
在經歷了A股市場的劇烈波動后,第三方理財市場有了新的變化:不再一味強調高收益,而是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尋求穩健收益。在這一市場背景下,量化對沖基金成為市場新寵。
《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從私募拍拍網統計數據中發現,近期量化對沖基金發行火爆,基金成立速度也開始加快。從6月至7月底,已經有66只對沖基金成立。其中,歌斐資產6月份成立的“歌斐諾寶TOP30對沖母基金3號”已經成功發行了17期產品。
楊勇向記者表示,上半年股市火爆的時候,很多私募基金從業人員和投資人都覺得上半年做不到100%的收益都不敢曬成績單,大家似乎都忘了風險。“當時我們推出量化對沖產品時,一度被市場無視,都說‘牛市做什么對沖啊’”,但如今隨著市場風險加劇,量化對沖產品將成為接下來市場的主流。
據格上理財統計,陽光私募量化對沖基金目前的總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約占行業總管理規模的8.3%。其中,采用阿爾法和套利策略的陽光私募公司近100家,公開運行產品總數約950只,總資產規模達900多億元。
目前國內最主流的量化對沖基金分為阿爾法策略基金、量化套利基金、量化CTA基金三大類,每個大類下又有若干分支。
阿爾法策略基金,即做多股票、做空股指期貨以對沖市場風險,并使用量化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挖掘投資機會,優化股票組合,享受股票組合超越滬深300指數的超額收益。無論市場漲跌,只要股票組合跑贏滬深300指數,該策略就可以穩穩地獲取正收益。
格上理財陽光私募研究員劉豫表示,因基金管理人對基金的定位不同,市場上出現了兩類阿爾法基金。一類是無風險敞口的阿爾法基金,能夠提供穩定的低回撤回報,投資者可以安心投資;另一類是較少考慮行業中性或風格中性的阿爾法基金,在未來中小盤股票依舊強勢的市場中,這類產品將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但在市場風格轉換時也會面臨較大回撤。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選擇。
套利策略基金,原理在于當兩個或多個相關品種的價格出現定價錯誤后,在價格回歸的過程中,通過買入相對低估的品種,賣出相對高估的品種獲利。在所有的量化投資策略中,套利策略的收益空間最為確定,風險最低。套利策略基金的收益取決于兩方面,一是套利策略的多樣性,二是套利策略的精細化。
劉豫向記者表示,量化套利策略有時候并不是簡單地統計套利,而是要求基金經理對交易品種有深入研究,對市場環境有敏銳的洞察力。在市場環境出現微妙變化后,基金經理能夠較早識別投資機會,而在掌握套利機會背后的驅動力后,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套利機會,鎖住確定性收益。
以股指期貨的期現套利策略為例,大多數基金每年在該策略上的盈利為5%左右,而更為精細化的策略一般可以獲取10%以上的收益。
量化CTA基金,投資方法為全自動化的趨勢投資。該類基金具有多空雙向持倉,漲跌均可獲利的特點,適合指數巨幅波動的市場行情。收益的高低取決于CTA模型的勝率,以及交易的盈虧比。據了解,量化CTA模型的勝率能夠保持在40%以上就已經非常出色了。
劉豫表示,目前市場上純粹的CTA基金并不多,大部分是加入了套利策略的混合策略對沖基金。由于CTA策略的波動較大,套利策略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平滑基金的業績表現。
同時,市場上很多量化CTA基金都是定制化產品,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設計產品的CTA策略持倉比例。一般而言,針對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客戶,CTA策略持倉大于50%,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客戶,CTA策略持倉一般在10%~40%。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量化CTA基金都會根據指數的漲跌靈活調整多空持倉,投資者在購買CTA基金時,一定要搞清楚CTA策略在該基金中的實際運用情況。
第三方理財市場潛力巨大
美國時間
鉅派投資上市時的每股發行價格為10美元,IPO總募集資金4400萬美元。首個交易日開盤價為10.41美元,以上市首日開盤價計算,鉅派投資市值約3.3億美元。
而在鉅派投資之前,2010年11月,諾亞財富成為國內首家登陸紐交所的第三方理財公司。當時,第三方財富管理并不被人們所熟知。
經過5年多時間的發展,國內第三方理財市場迅猛發展,上千家財富管理機構爭奇斗艷,更是締造了諾亞財富、恒天財富、中天嘉華等多家資產管理規模達千億級的公司。
第三方理財最早出現在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中國第三方理財市場的發展僅6、7年光景,誕生之初便是將目標客戶瞄準可投資資產在1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近年來,伴隨著信托業的井噴式發展,國內第三方理財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出。
長期以來,由于信托產品的私募性質,信托公司無法在異地建立分支機構,也無法進行異地銷售。第三方理財公司作為獨立于金融機構的中介理財機構,沒有地域要求和監管限制,彌補了信托公司產品銷售方面的不足。
楊勇表示,“國內第三方理財市場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美國為例,其金融產品銷售中有近60%的份額來自第三方理財機構,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這一比例分別為50%和30%,而目前在中國內地這一比例不超過3%,發展空間不言而喻。”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