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將盧鏜生前身后事
摘要:□晚報記者 李楊在紀念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天中晚報》“非常文化”采訪組,接到汝南縣政協文史委員會電話,建議記者采
□晚報記者 李楊
在紀念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天中晚報》“非常文化”采訪組,接到汝南縣政協文史委員會電話,建議記者采寫明代抗倭名將盧鏜生前身后事。7月13日,記者欣然前往汝南,拜訪了汝南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原文史委員會主任劉炳松,與其一同查閱史料,一起回顧了盧鏜一生抗倭、身經百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7月13日是頭伏的第一天,雖然才剛過9時,但烈日當空,連一絲風也沒有。記者在汝南縣城與劉炳松見面后,一起前往縣政協文史委員會辦公室。在《明史·盧鏜傳》、《汝南縣志》上,都有對盧鏜的記載:“盧鏜(1505年~1577年),字聲遠,明代汝寧衛(今河南省汝南縣)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由世蔭嗣職福建鎮海衛,歷升到福建都指揮僉事,江南、浙江總兵官,都督同知等……”
雙嶼港平倭首戰告捷
據史料記載,明朝中晚期,閩浙沿海倭寇海盜十分猖獗,他們與當地富豪、權勢之家勾結,攻城掠地,搶奪民財,弄得民不聊生。
嘉靖十九年(1540年)開始,福建奸商李光頭勾引倭奴及海盜頭子汪直、徐惟學等結巢于雙嶼港(現普陀六橫島)。倭賊以雙嶼港為巢穴,時而私運商貨入口,時而分路剽掠民財。倭患日益蔓延,當地百姓呼聲高漲。
為了維護地方安寧,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朝廷命都御史朱紈巡撫浙江兼制福州、興化、漳州、泉州、建寧五府軍事。盧鏜和朱紈一同前往,朱紈命盧鏜率軍討伐平鼎山、雙嶼港等地的倭賊。
1548年4月,盧鏜與海道副使魏一恭等,率領戰船向雙嶼港倭賊挑戰。開始倭賊“按兵不動”,到夜里風雨交加,海霧迷目,倭賊傾巢而出,乘機攻擊。明軍官兵在盧鏜的率領下,奮勇進攻,頑強拼殺,把倭賊打得大敗,不僅俘斬溺死倭寇數百人,還活捉賊首李光頭及大窩主顧良玉等14人。盧鏜率軍進入雙嶼港,燒毀倭賊所建的天妃宮及營房、戰艦,賊巢從此蕩平,停泊在附近的倭船也狼狽逃離。
6月,明軍追攻李光頭的余黨到福建沿海,倭船被四面包圍,慌亂中又觸暗礁,倭賊被迫把另一賊首許棟及杜武遣送到小船上,被官兵擒獲。為了加強防守,朱紈、盧鏜親率官兵,筑寨雙嶼港,賊船不得進入,使20年盜賊猖獗的地方,終于恢復了平靜。
艱難曲折的抗倭之路
雙嶼港大捷之后,盧鏜又率兵由海門進擊福州、建寧。所到之處,他一面打擊倭盜,一面明令禁止當地民眾與倭寇海盜往來,違者立斬,以絕倭盜立足之地,倭亂很快被平息。
因為朱紈與盧鏜打擊倭寇的方法和措施,損害了奸豪勢家坐地分贓的利益,于是他們便與朝廷權臣勾結,誣陷朱紈、盧鏜等濫殺無辜。嘉靖帝聽信讒言,勃然大怒,下令治朱紈死罪。朱紈含冤自殺,盧鏜等同僚被定為死罪,被投入獄。從此,閩浙沿海不設巡撫,海禁復弛,倭亂再起。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亂從沿海蔓延至閩浙腹地,其勢焰十分囂張。迫于倭禍區廣大民眾的強烈要求,這年7月,朝廷不得不派僉都御史王忬到閩浙地區負責平倭之事。王忬到任后,立即奏報朝廷赦免盧鏜,仍以盧鏜為都司之職在福建備戰抗倭。盧鏜獲釋以后,即在福建各府縣招募鄉勇,筑壘修寨,練兵設防,使近海得以安寧。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通倭匪首汪直勾結諸路倭寇連船數百,大舉騷擾浙江沿海各府縣。
盧鏜奉命赴浙江嘉興剿賊。因兵力懸殊太大,失利戰敗,被御史趙炳然彈劾,盧鏜被責令戴罪軍中。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兵部右侍郎兼總督浙江事務的胡宗憲,舉薦提拔盧鏜為協守浙江副總兵。這一年,倭寇海盜攻陷仙居,繼而又進犯臺州。盧鏜率軍在彭溪將倭寇擊敗,擒獲了占據大隅島海盜頭子的弟弟辛五郎。盧鏜又與胡宗憲共同謀劃,剿滅了占據海島的通倭海盜徐海、陳東、麻葉等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胡宗憲欲招安通倭海盜頭子汪直,盧鏜在舟山也召見了日本使者妙善,讓他協助擒拿汪直,導致汪直從此與倭寇發生矛盾,汪直也因此孤立無援,終被盧鏜擒獲誅殺。
之后,倭寇又進犯江北,盧鏜率兵馳援,于海門將敵寇擊敗,擊毀北洋倭船20余艘。余倭斂舟后龜縮在三沙(今屬上海市),之后多次流竄至江北搶劫。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盧鏜與協守浙江副總兵劉顯,將此股倭寇包圍在劉家莊,并一舉全殲。這時盧鏜已被提升為都督僉事兼江南、浙江總兵官。時任鳳陽巡撫兼督江北軍備的李遂,卻誣告盧鏜剿寇不力,縱賊為患。嘉靖帝聽了,令盧鏜奪職守事。后由于通政唐順之的極力說情保奏,才得以官復原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朝廷論盧鏜誅汪直有功,晉升為都督同知。嘉靖四十年,倭寇再舉進犯浙江東部,盧鏜與參將牛天賜破敵于寧波、溫州,后又連續十余次水陸交戰,共殲敵1400多人。時任總督胡宗憲以盧鏜平倭寇之功,上書朝廷,要求為盧鏜“增俸賚金”。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因其他事遭彈劾被捕入獄。盧鏜是由胡宗憲推薦提升并報功請賞的,所以也被視為胡宗憲的同黨而遭到彈劾,盧鏜被逮捕入獄,后又改為罷職免罪遣歸。
督造威遠城
盧鏜熟知兵法,智勇雙全。在浙江、江蘇沿海一帶奮戰50多年,身經數百戰,前后俘斬賊寇萬余人,鎮守鎮海時已70歲。他深知招寶山雄據???,與金雞山對峙,為甬江之咽喉。根據多年抗倭經驗,盧鏜認為從招寶山俯視縣城,相隔不過數十步。倭賊一旦登上招寶山,且置火炮于山頂,縣城將不攻而破,鎮海關官軍也無法阻止。所以,守城非據險要處不可,而據險要處非建城不可。于是,經請示總制胡宗憲,盧鏜在招寶山頂筑建城堡。
威遠城筑城事宜由盧鏜經辦,勞力主要來自軍隊。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經過軍民三個多月的努力,城堡竣工,名曰“威遠城”。城周長502米,高7.4米不等,厚3.3米。設雉堞164個,內門刻有楹聯“海不揚波千古定,地無愛寶一山招”。 城堡有東西兩個門,內建戍屋40余間,屯兵戍守。同時,在招寶山麓西南筑靖海營堡。在隔江的金雞山鑄火器若干座,以戰艦布防甬江口,與縣城呈犄角之勢,形勢益固。不久,有倭賊向南洋突圍,盧鏜率軍攻擊,斬倭賊數百名。威遠城不僅在抗擊倭寇的斗爭中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后來抗擊英國和法國侵略者的戰爭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墩袑毶皆鲁潜氛f:“前明筑沿海七十二城以備邊也,最要者莫若招寶山之威遠城”,確非虛語。
抗倭詩——《登招寶山》
據寧波《招寶山志》記載:招寶山本名候濤山,又名鰲柱山。因山外波濤洶涌,舊有《虎蹲濤吼》一景,文人雅士結伴登山聽濤,故曰候濤。山上原有《插天鰲柱塔》,因又名鰲柱山。后來因為“當???,商舶所經,百珍交集,因以招寶名之(招寶山)”。
招寶山旅游風景區瀕甬江,臨東海,具有獨特的風光。因其地形險要,曾是我國東南沿海抗倭、抗英、抗法和抗日的主戰場之一,位于寧波市鎮海城區東北1.5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鎮??诤7肋z址。到這里的游人可于觀光攬勝之中寄寓憑吊歷史、感懷古今之情懷。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招寶山威遠城建成之后,盧鏜登山遠望,豪情萬丈,壯懷激烈,遂寫下《登招寶山》一詩,以抒情懷:
招寶蒼茫控咽喉,巍峨雄堞護重樓;
洪濤閃爍金光動,大海澄清瘴霧收。
百萬貔貅屯遠壘,三千戈艦列安流;
從今夷寇寒心膽,永固皇圖億萬秋。
《招寶山志》記載,原招寶山后山觀音洞石壁上鐫刻有明盧鏜書寫的楹聯,左面是“六國來王處”,右面是“平倭第一關”。這兩句話表明鎮海關地位的重要。“王”字在這里是名詞,作“國王”講;也可當作動詞,是朝見天子表示臣服的意思。“來王”是指當時的“藩國”從這里入關朝見中國皇帝,進貢禮物,表示臣服。“六國”一詞見于《宋書》。
日本倭王向中國皇帝提出,要求讓他統管現屬朝鮮和韓國的六個小國家,皇帝同意了,就賜敕書,令“日本國倭王持節都督百濟、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后來在大明初年又進一步加敕重申。唐、宋、元、明各代都有納貢的事,特別從是北宋后期起,高麗使者都是從鎮海關入貢的。到了明代,這“六國”已非專指上述六國,而是泛指從海上進關的北方和南方各國了。“六國來王”的提法,既自豪,又自大。
萬歷五年(1577年),盧鏜病逝,享年73歲?!睹魇?middot;盧鏜傳》記載:“盧鏜有將略。倭難初興,諸將悉望風潰敗,獨(盧)鏜與湯克寬敢戰,名亞俞(大猷)、戚(繼光)云”?!度昴峡h志·盧鏜傳》記載:“即葬,家計蕭然,清貧如平民,世人無不嘆之清廉”。
盧鏜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愛國將領,他在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閩浙人民一直都在祭祀他。文末,記者用一首生動描寫盧鏜的詩來作為結束:
戎馬生涯五十年,抗倭名將萬古傳。
幾番沙場傳捷報,幾遭誣陷坐牢監。
百折不撓報國志,靖土愛民保平安。
雖無遺產傳子孫,卻留英名在人間。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