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吃貨其實是一群自控力很強的人
摘要:人民網北京7月14日電 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進行了一項名為《非饑餓狀態下機會性零食攝入的心理學預測因素》,通俗而言,就
人民網北京7月14日電 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進行了一項名為《非饑餓狀態下機會性零食攝入的心理學預測因素》,通俗而言,就是研究為什么有些人會在吃飽的情況下繼續進食。結果意外發現,原來所謂的“吃貨”往往是自控力很強的一群人!
研究人員從昆士蘭理工大學師生中召集了50名成年受試者(平均年齡34.5歲,平均BMI 23.9 kg/m2,女性占56%。注:BMI=體重(kg)/身高^2(m)),不過研究人員并未透露實驗的真正目的,只是告訴受試者這是一個名為“巧克力零食的味覺差異”的食物品嘗測試。
實驗前,研究人員根據受試者提供的參數評估了受試者的自我控制特質、飲食節制性和飲食失控性。此外,還要通過一個類似游戲的Computerized GoStop task來衡量受試者吃甜食所獲得滿足度。
第一階段是“必吃實驗”,受試者需要吃下的是150克的Maltesers(麥麗素)。這一階段實驗結束后,受試者會被告知還有一個新的測試, 內容是M&Ms豆品嘗,不過是自愿參加的,與前一個測試無關。
結果,之前的50名受試者中有38人(76%)選擇了參加下一個測試(我們稱作“選吃實驗”)。測試過程基本相同,也是給足十分鐘隨便吃,同時告知受試者,剩下的食物將被全部扔掉。事實是剩下的M&Ms豆將被稱重,計算每人吃掉了多少。
實驗結果是,留下來參加“選吃實驗”的受試人“控制自己不去做某事”的能力更強。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過量飲食/體重超重的人通常自控力比較低。吃零食的動機也許只是出于好奇,并沒打算多吃。更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能夠做到適可而止。
另外,選吃組具有更高的沖動性特質,并且這種特質與進食量相關。這說明有運動性沖動行為傾向可能導致某人一吃起來就很難罷手,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有趣的是,另有研究發現,運動控制能力與某種特定形式的進食行為——用手放到嘴里一口吃一個——有特殊的相關性。
實驗結果表明,食物獎勵敏感性和BMI都與進食量呈現正相關。前者說明對于非饑餓狀態下的繼續進食,也應該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情感因素。后者則支持了其他研究中非饑餓狀態下過度進食與體重之間的關聯。
該實驗的局限性,除了樣本量之外,還忽略了其他影響受試者選擇繼續進食的因素。尤其是當他們被告知剩下的食物會被扔掉,有些人可能會為了避免浪費而吃下更多。(朱麗琳編譯 實習生王雯霓整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科技頻道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