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加速入市 上限可達4.3萬億
摘要:原標題:險資加速入市 上限可達4.3萬億上周A股保衛戰進入最高潮,穩定市場成為市場共識,而保險機構自然也是主角之一。在監管層的政策指引下,一向敏感的險資自然不會錯過&
上周A股保衛戰進入最高潮,穩定市場成為市場共識,而保險機構自然也是主角之一。在監管層的政策指引下,一向敏感的險資自然不會錯過“抄底”良機。數據顯示,自股市大幅波動開始至7月8日,保險機構持續凈買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合計1122.62億元。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實習生 宋思
積極買入藍籌股
自6月12日滬指創出本輪5178.19點高點后,轉頭開始連續下跌,一時間,一場沒有硝煙的“A股保衛戰”已悄然打響。此后,“一行三會”、財政部、國資委、公安部等諸多機構紛紛加入。從6月27日央行決定降息、降準,到7月8日多部委、行業密集出臺政策,再到7月9日滬指漲近6%站上3700點、并連續兩日千股漲停,終于讓市場再次看到信心。
在此期間,連續兩日,保監會發文表達了保險資金對于資本市場的持續支持。
7月8日,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對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達到30%比例上限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后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同時,保監會還表示,將適度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的資產認可比例。
7月9日,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參與融資融券債權收益權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過發行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募集資金,與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債權收益權轉讓及回購業務,可以協商合理確定還款期限,不得單方強制要求證券公司提前還款。保監會表示,未來一個時期,由于市場風險得到釋放,保險業將進一步發揮保險長期資金的優勢,加大投資力度,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保監會也將進一步加強有關部委的溝通協調,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在此背景下,一向敏感的險資自然不會錯過“抄底”良機。根據保監會提供的數據,自股市大幅波動開始至7月8日,保險機構持續凈買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股票累計凈買入574.2億元,股票型基金累計凈買入548.42億元,合計凈買入1122.62億元。7月9日,保監會重點監測的6家重點公司凈買入股票和股票基金151億元,全行業的數據還會更大。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一些大型險企已大幅凈買入指數型基金、大盤藍籌股;華夏人壽此前也宣布,已在近期大筆買入,并將持續入市加倉。
另外,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行動更為高調。7日A股收盤后數據顯示,國華人壽通過在二級市場買入5800萬股有研新材,當日即舉牌,持股比例達6.92%,耗資或超6億元。
險資入市比例不斷提升
根據保監會近日公布的今年前5月保險統計數據來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03054.77億元,較年初增長10.44%。
其中,銀行存款25487.85億元,占比24.73%;債券35642.4億元,占比34.59%;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6554.1億元,占比16.07%;其他投資25370.42億元,占比24.61%。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在險資運用余額中的占比不斷提升。
近幾個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險資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0767.17億元,占比11.41%;2月底為11476.24億元,占比12.01%;3月底為13055.79億元,占比13.2%;4月底為14591.03億元,占比14.54%;5月底則達到16554.1億元,占比16.07%,為年內最高點。這也是今年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在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5%。
根據保監會目前40%的投資比例新規,按招商證券的測算,5月份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為16554億元,僅占2015年一季度末保險業總資產的15%,距離30%的投資上限尚遠。按照新規40%的投資上限,保險業的股票和基金投資規模可達4.3萬億元。
“在滬深股市巨幅震蕩的背景下,保監會的新規可以被解讀為監管層穩定股市、增強投資者信心的舉措。理論上,保險公司可以增持藍籌股的規模達到2.69萬億元。逆周期增持,短期可能承受浮虧,但中期來看,是獲得便宜資產的有利時機。保險公司資金成本低,久期長,將充分受益于逆周期投資。”招商證券非銀分析師洪錦屏分析稱。
同時,保監會相關部門也做出了窗口指導,鼓勵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方面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保險資金可以長期受益于藍籌股帶來的穩定投資回報,與保險資金的資產負債管理相匹配。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