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農民靠養蟬每天收入近800元
摘要:靠養蟬每天收入近800元泌陽農民開辟發財新路子欲建深加工生產線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王有震 呂 航 本報訊 泌陽縣泰山廟鎮趙莊村村民李長群,每天晚上在自
靠養蟬每天收入近800元
泌陽農民開辟發財新路子
欲建深加工生產線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王有震 呂 航
本報訊 泌陽縣泰山廟鎮趙莊村村民李長群,每天晚上在自己的紅葉楊樹下捉沒有蛻皮的蟬,每天收入近800元,令村民羨慕不已。
1998年,李長群就開始養蟬。當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長群在餐桌上吃到一盤麻辣蟬,感覺味美鮮香。他還聽說蟬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市場供不應求。李長群回家后就搜集關于蟬的養殖、銷售等信息。
通過對市場的分析,李長群決定養蟬。經過幾年不懈努力,他終于掌握了蟬的繁殖規律和樹下人工養殖的技術。
據李長群介紹,養蟬屬于新興產業,而全國養殖基地屈指可數。“今年產卵的情況還不錯,卵條比較長。”李長群說。
李長群告訴記者,蟬的下種時間和方式及對樹種與土種的要求都很有講究。同一樹種,在不同土壤中,根系表現不一樣。蟬生活在地下,依附于樹根,吸食其汁液。所以,要研究樹、土、天氣才能提高產量。
從1998年到2006年,李長群都在外地學習蟬的養殖技術。2006年,李長群回到家鄉,在自己的7畝責任田里栽上中華紅葉楊,開始規模養蟬。當時,村里的人都認為他傻。因為蟬的生長周期比較長,短期內很難看到收益。
當年,李長群靠出售種卵條收入5萬元。之后,他把自己的實踐經驗編寫成冊,發放給周邊鄉村的農戶,發展200多個養殖戶。
由于蟬的銷路廣、收益好,養殖戶不斷增加,李長群收集的卵條供不應求。
為了解決蟬的儲存問題,李長群建立了冷藏庫,可保證四季供應。今年3月,李長群的合作社為他的蟬注冊了“群鳴”商標。今年9月,合作社還將參加中國農加工洽談會。
“下一步,我們要建一條蟬的深加工生產線,讓坐火車、踏青游玩的人隨時都可以吃到。”李長群說。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