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拉低收益率 保險產品成客戶經理推介首選
摘要: 距離上次降息僅一個半月,央行再次給力,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同時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以進一步降低企業
距離上次降息僅一個半月,央行再次給力,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同時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以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銀行網點發現,面對連續發力的降息、降準,保險公司與銀行迅速調整銀保渠道銷售策略,中小險企的高收益率產品逆襲銀行理財產品,成為銀行理財經理推介的重點。
利好銀保合作
央行日前宣布,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理財市場幾家歡樂幾家愁,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逐步走低,而保險產品受降息帶動,形成銷售利好局面。一直以來,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不敵銀行理財產品,但隨著利率連續下調,后者的收益率也不斷下降”,一位保險業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當前降息對保險業將產生積極影響。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銀行網點發現,不少銀行網點適時推出了“可替代利率上浮1.5倍的高收益率保險產品一覽表”。記者在某銀行推出的“一覽表”中看到,降息后,該行主推的8款保險產品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4%以上,有幾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并且部分產品還承諾另外贈送一些保險。該行的客戶經理表示,“央行降息后,部分高收益率銀保產品成為銀行電子顯示屏、熒光屏重點滾動推薦的對象。我們銀行也不另外”。該行大廳的公告欄上確實寫著——“好消息,我行推出一款網銀專享高收益財險”。此款產品最高收益率將近5%。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各家銀行包括以往理財產品收益率很高的城商行,目前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呈下降的趨勢。在一家銀行網點,記者在理財產品的單子上看到,該行近期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下降,只有一款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5.1%,其他都在5%以下。
在走訪過程中,很多銀行的理財經理熱情主動地向記者推薦銀保產品,表示,“不僅收益率高而且還有保障”。
眾所周知,銀行與保險公司在多個領域合作日益密切,與此同時,他們這對親密伙伴之間也有越來越多不能對外人說的秘密。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的測算,銀行代銷保險手續費率為銷售銀行理財產品的78倍、為賣基金的8.07倍、為賣信托的1.89倍。這或許也是客戶經理如此殷勤地推薦保險產品的原因之一。
理財產品收益率走低
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便呈現整體下滑趨勢,只有少數銀行還有個別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但投資門檻相應提高,限制了一部分消費者購買。降息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對于短期“寶寶”類理財產品而言,降息或導致一般性存款加速分流理財,但由于貨幣基金收益率與資金面緊密相關,降息和降準釋放了資金量,將直接導致“寶寶”類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
與此同時,保險理財產品則呈現出另一種景象,在銀保渠道,理財產品的推廣力度有所加強。某險企產品銷售部門負責人表示,近期銷售部門正在大力推進銀保、電商等渠道的理財產品銷售。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降息對理財市場帶來的重整效應不斷顯現。一方面,銀行理財受到內外環境影響,收益率出現下行;另一方面,保險理財依然維持著較高的預期收益率,高現金價值產品借銀保渠道吸納保費。銀行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萬能險、分紅險和投連險發展存在差異,降息可以提高當期保險投資收益率,繼而提高投資型保險產品的收益率,對保費及保險投資影響正面。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65家銀行共發行了775款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前一周減少13家,產品發行量減少115款。
上周共有63家銀行發行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其中,城市商業銀行發行27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2%,較前一周下降2個基點;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240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1%,較前一周下降2個基點;國有銀行發行135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2%,較前一周上升8個基點;農村金融機構發行60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6 %,較前一周上升17個基點;外資銀行發行4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44%,較前一周上升11個基點。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長期理財意識是保險理財的關鍵,最重要的是,保險的保障功能和投資端的變動性都是需要在購買前明確的;如果資金短期要用,建議消費者可以購買短期的銀行理財產品。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