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柏一所廟 八石一眼井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陳宏賓 文/圖 如今,村民在廟前的那口井上修建了一個亭子。 祖師廟“很多人聽到‘二柏一所廟,八石一眼井’都認為是210所廟
□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陳宏賓 文/圖
如今,村民在廟前的那口井上修建了一個亭子。
祖師廟
“很多人聽到‘二柏一所廟,八石一眼井’都認為是210所廟宇和81眼井,其實意思是,在廟門前有兩棵大柏樹,廟前有眼井,井口是用8塊石頭砌成的。”謝海威是上蔡縣百尺鄉文化中心主任,他所在的百尺文化中心2014年被河南省命名為“河南省先進基層文化站(所)”。而作為市級先進文化工作者,他曾經耗時幾年的時間編纂了《百尺文化匯萃》,目前此書被作為了解百尺文化的重要圖書保存在縣文化館,他更是被當地百姓稱為“文化通”。6月24日,記者在上蔡縣百尺村北看到一座廟宇。據謝海威介紹,這座廟宇叫祖師廟,而關于這座廟宇,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呢。
建廟保佑一方平安
在上蔡縣百尺鄉百尺村北有一座祖師廟,甚是宏偉,當地人稱“二柏(百)一所廟,八石(十)一眼井”,講的就是在廟門前有兩棵大柏樹,廟前有眼井,井口是用八塊石頭砌成的。
這所廟有三間大殿,里面供著祖師爺的神像。過去,廟院內立著橫碑、豎碑,還有一面迎面墻,整個廟院很顯氣派,當地一帶流傳著關于祖師爺的傳說。
相傳,祖師爺名叫徐真君,生于公元239年,卒于公元374年,東晉道士,汝南(今為河南汝州人),早年從師著名道士尖猛學道,后來,由于晉朝混亂,便棄官東歸。于東晉孝武帝時期在西山修道,后居家42口人飄然拔宅升天而去,不見其所,成了神仙。他法力無邊,鎮蛟斬蛇,降妖除魔,為民除害,后世奉他為始祖祖師。當時,上蔡縣百尺鄉百尺村村民為了能夠安居樂業,便修建了一座廟,供奉祖師爺,求他保佑一方平安。
土匪不敢騷擾百尺村
解放前,在百尺一帶常鬧“老蹚”(土匪的叫法,有些書中也稱老湯),可是沒有一伙“老蹚”敢來騷擾百尺村。這里面還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快過年時,從西山來了一伙“老蹚”拉大桿子(指土匪結伙搶劫),跑到百尺鄉下地關村洗劫一空后,決定晚上洗劫百尺村。到了晚上,他們行走在朝百尺村的路上,看到百尺村寨墻周圍全掛滿了燈籠,并且每10個燈籠搭有一個小庵。“老蹚”頭目以為百尺村村民早有準備,便沒敢前來,急忙回去了。
據村民說,這是祖師爺保佑百尺村居民免受災難。從此,再沒有“老蹚”敢來百尺村騷擾打劫。
快解放時,有些人要拆祖師廟,可說來也怪,怎么也上不到房頂上,也就拆不成了。
祖師廟承載著村民的美好愿望
歷史已遠去,傳說留在記憶中。
如今,祖師廟依然立在那里,廟前的那口井被村民們加上一個蓋子。村民在原來的基礎上修建了一個亭子,放學后,學生路過這里,都會到亭子里玩耍。
“很多人聽到‘二柏一所廟,八石一眼井’都認為是210所廟宇和81眼井,其實,在廟門前有兩棵大柏樹,廟前有眼井,井口是用8塊石頭砌成的。”謝海威告訴記者,祖師廟的故事之所以經久流傳,是因為它承載著村民的美好愿望。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