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年中攬儲戰溫吞 高收益率理財產品爽約
摘要: 資金銀主表示,沖時點貼息一般為單日0.3%-0.4%,雖然高但一年僅能做幾單,且每單也就幾天;而配資的價格雖然較沖時點略低,折合每月2%-4%,但是使用效率更高 又到年
資金銀主表示,沖時點貼息一般為單日0.3%-0.4%,雖然高但一年僅能做幾單,且每單也就幾天;而配資的價格雖然較沖時點略低,折合每月2%-4%,但是使用效率更高
又到年中攬儲季!距離那場可謂家喻戶曉的“錢荒”已經過了整整2年時間,雖然“錢荒”的心理陰影或許尚未完全褪去,但是目前資金價格以及其反映出來的流動性寬松卻已經與兩年前的局面完全背道而馳。儲戶期待已久的大面積高收益率理財產品終究還是傳說,曾經“風光無限”的資金掮客也不得不轉行做起了股票配資。
又到年中攬儲時節,傳統的沖時點貼息攬儲、傳說中的大面積高收益率理財至今卻仍沒有及時“報到”。
“往年這個時間段都是我最忙的時候,6月中旬一般銀行口子的額度和價格就已經出來了,不過今年銀行還未著急放出口子,目前的資金價格也比較低”,地處華南地區的掮客劉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些銀主不愿意耗在這里等,已經把資金轉做配資業務了。”
“沖時點的貼息一般為單日0.3%-0.4%,雖然高但一年僅能做幾單,且每單也就幾天就完成了;而配資的價格雖然較沖時點略低,折合每月2%-4%,但是使用效率更高”,北京地區一位自稱為一手資金方的林先生向記者解釋了“轉型”的原因。
銀行年中沖時點
需求減弱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今年年中考核或許是近年來壓力最輕的一次。
2014年11月份以來,央行連續3次降息、2次降準,資金面流動性寬松,商業銀行雖然難以逆轉存款增速放緩甚至減少的局面,但仍舊憑借著理財產品的吸金能力掌控局面。
然而,這種寬松的局面對于習慣了沖時點的銀主和掮客來說,則變成了一種煎熬。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長期潛伏的幾個沖量攬儲社交平臺的信息發現,今年年中有關沖時點貼息的需求明顯減少。在往年的年中、季末和年終時點臨近之際,資金掮客往往異常活躍,記者的社交平臺信息往往被各地的資金需求刷屏。即使是在監管部門已經實施存款偏離度考核一段時間后的今年一季度末,相關交易各方也都非常活躍。“武漢地區的一家國有大行網點也在尋找資金,中介開出的價碼是“貼息0.2%,資金僅需在銀行停留一天”,這個在當時的時點上并不算太高的價格如果折合成年化收益率也高達73%。此外,廣西、貴州等地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更是在營業時間外“加班攬儲”。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31日仍在“高價求進款”的銀行分布十分廣泛,至少包括云貴、江浙、廣西、湖北等地。
然而,目前,在同樣幾個社交平臺,記者發現,尋找資金的銀行方“口子”寥寥無幾,而銀主和掮客們則在不斷地“打廣告”并主動表示價格低廉。
《證券日報》記者輾轉聯系了其中3位銀主和掮客并發現,他們面臨的情況類似——目前雖然有少數資金需求方詢價,但并未成交或約定(給付定金)一單,而往年這個時候至少五成的資金已經被預定。
“往年越臨近時點資金價格越高,因此口子方愿意提前預訂資金,今年由于不排除6月份還可能有一次降息或降準,因此銀行不愿意提前鎖定資金,擔心價格給高了或者最后根本不需要貼息”,上述劉先生表示,“從業多年,我和很多銀行的支行長比較熟悉了,他們透露給我的就是這樣的信息。”
“我們公司現在不再主做沖時點了,當然有單子還會接,我們主要與一些配資公司合作,雖然從表面上看價格不及沖時點,但是接單子的頻率提升了”,林先生進一步表示,“大型配資公司的收費平均在每月2.5%-4%之間,他們資金不夠的時候會聯絡我們,對于配資公司來說,這樣也節省了積壓閑置資金的成本”。
“我們之前剛做了一個單子,借款方自有1000萬元,需要配資4000萬元,我們公司和配資公司以及客戶三方共管”,林先生以其“成功案例”進一步游說記者。
但是,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與“沖時點”攬儲的灰色身份相類似,配資的合規性也存在硬傷,有關部門正在收緊對于配資的監管。
日前,監管部門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信息系統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要求證券公司對信息系統外部接入管理開展自查,全面梳理外部接入情況及業務開展情況,深入排查信息技術風險和業務合規風險。各證券公司不得通過網上證券交易接口為任何機構和個人開展場外配資活動、非法證券業務提供便利。
理財產品收益率
低于預期
由于銀行不差錢,不僅僅資金掮客和銀主有些失望,傳說中6月中下旬將會大規模出現的銀行高預期收益理財產品,也爽約了。
“我3月底買理財產品時就特意仔細計算了時間,確保6月下旬資金可以空出來等待認購收益率水平更高的銀行理財產品”,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肖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銀行的客戶經理也說,6月中下旬,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可能會比較高,沒想到實際上沒什么上漲,反而較3月底下跌了,早知道當初還不如選擇一款時限更長的產品了”。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6月13日-6月19日,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5.06%,較前一周下降1個基點(1基點=0.01%)。其中,預期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64款,市場占比為7.19%,環比增長1.05個百分點。具體來看,共有73家銀行發行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其中,城市商業銀行發行34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4%,較前一周上升3個基點;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238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3%,較前一周上升2個基點;國有銀行發行14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4%,較前一周下降4個基點;農村金融機構(包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發行7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9%,較前一周上升2個基點;外資銀行發行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33%,較前一周上升8個基點。
此外,多數銀行募集期跨越年中時點的理財產品本周也已經開始發行或進行推介,但《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產品收益率與此前數周相比變化不大,最多有幾個基點的上漲,距離傳說中的高收益還是相去甚遠。而且,多家銀行發行的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短期產品的到期日都跨越“十一長假”,這等于變相拉低了產品的實際年化收益率。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