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補辦手機卡 銀行密碼未泄露盜刷5萬
摘要:電信詐騙惡意補辦手機卡 銀行密碼未泄露盜刷5萬 不法分子偽造用戶身份證件 惡意補辦手機卡竊取網銀資金 近期,一種新型電信詐騙“補卡截碼”再次挑動公眾的
電信詐騙惡意補辦手機卡 銀行密碼未泄露盜刷5萬
不法分子偽造用戶身份證件 惡意補辦手機卡竊取網銀資金
近期,一種新型電信詐騙“補卡截碼”再次挑動公眾的安全神經。據悉,“補卡截碼”的作案方式是不法分子通過偽造身份證件、惡意補辦手機卡的方式盜刷用戶網銀資金。與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相比較,此種詐騙手段涉案金額巨大,有的詐騙案例甚至高達百萬元。
“補卡截碼”關鍵在手機卡
持卡人曾小姐(化名)近日遭遇了一起離奇的銀行卡詐騙案。她的銀行卡并未離身,密碼也并沒有泄露,但卡內資金卻離奇地被犯罪分子在網銀上盜刷5萬余元。報案后,警方和銀行通力調查,發(fā)現曾小姐遇到的是一種全新的詐騙手段——補卡截碼。
記者從深圳某股份制銀行了解到,“補卡截碼”是另一種新型電信詐騙。與以往常見的盜取個人銀行卡相關信息進行盜刷、假冒客服借信用卡提額騙取驗證碼等常見的詐騙手段不同,此類案件中,多起受害人在銀行卡并未離身、密碼無他人知曉的情況下,卡內資金卻被他人盜刷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此類詐騙的關鍵點在于手機卡。記者從警方公開的信息了解到,這種新型的銀行卡詐騙案,其犯罪手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四個字,即“補卡截碼”。所謂“補卡”,就是犯罪嫌疑人利用偽造的受害人身份證,到通訊運營網點補辦與銀行卡綁定的手機卡,把機主的手機“廢”了,然后重設網銀交易密碼;所謂“截碼”,就是犯罪嫌疑人補卡成功以后,在盜刷、盜轉受害人銀行卡時,利用所截獲的短信等動態(tài)驗證碼信息,在沒有銀行卡密碼或網銀支付密碼的情況下也能將錢轉出。
據悉,犯罪分子盜刷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或網銀轉賬。“這種新型犯罪手法讓人防不勝防。”銀行業(yè)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與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相比較,此種詐騙手段涉案金額巨大,近日發(fā)生在湖北的大型“補卡截碼”詐騙案,涉案金額甚至高達百萬元。
手機長時間沒信號要警惕
隨著網絡金融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將銀行業(yè)務搬到了網上和手機上辦理。與此同時,隱私信息泄漏、網絡釣魚、病毒木馬、黑客攻擊、網絡欺詐等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
面對各種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警方提醒,除了故障因素外,如果手機在使用中出現長時間沒信號或無法使用的情況,就要警惕是否被犯罪分子補辦了自己的手機卡;如果更換了手機號,一定要及時解綁相關的銀行卡。
業(yè)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須提高安全警惕,保護好個人信息“四大件”: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和密碼等重要信息。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手機錢包載體(例如SIM卡、SD卡、手機等)交給他人使用;同時,消費者須注意妥善保管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各類金融服務密碼、驗證碼和電子令牌等;通過正規(guī)和安全的渠道下載金融服務類應用軟件,謹慎連接不明網絡熱點或點擊網站鏈接。
此外,要盡量避免長期使用相同的密碼,建議定期修改金融業(yè)務中的各類密碼,兩到三個月定期修改一次。在密碼的設置上,手機銀行密碼應盡可能與QQ、微信、微博、電子郵箱、招聘網站、論壇、貼吧、網絡游戲等使用不同的密碼。業(yè)內人士提醒,提高密碼復雜程度有助于加強密碼安全性。盡量設置包含數字、字母、符號三種字符的登錄密碼,以保障自己的密碼不容易被他人破解。
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