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周紹文的別樣人生
摘要:盤點人生無憾事 嘔心瀝血育桃李九旬老人周紹文的別樣人生□晚報記者 郭建光 文/圖 周紹文在作畫。 欣欣向榮 周紹文作 煙霖 周紹文作 芳春奇葩 周紹文作駐馬店教育界德高望重
盤點人生無憾事 嘔心瀝血育桃李
九旬老人周紹文的別樣人生
□晚報記者 郭建光 文/圖
周紹文在作畫。
欣欣向榮 周紹文作
煙霖 周紹文作
芳春奇葩 周紹文作
駐馬店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被人們尊稱為“三老”之首的周紹文,至今仍活躍在書畫界。
周紹文出生于汝南縣城一個貧困的家庭,自幼喜歡畫畫,師范畢業后留校任教,直至離休后還擔任幾所學校的教學工作,一直在教育戰線工作了62年。
他傳奇的一生有過哪些經歷?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周紹文家,聽他講述自己的經歷。
出生于貧窮家庭
“我今年已經90歲了。我出生于汝南縣城一個很貧窮的家庭。我父親是小販,提著籃子,里面裝著香煙、水果走街串巷叫賣。我母親也賣些水果、變蛋等,收入微薄。我家祖祖輩輩都是城市貧民。”周紹文說。
周紹文從小學習很刻苦,小學畢業后考入河南省立第六中學。當時這所學校很難考取,每年的考生2000人左右,被錄取的僅40個,有10個備取生。
在學校,周紹文是最窮的學生。周紹文家最值錢的就是瓜子、水果、花生、香煙,他的同學都是地主富豪子弟。
周紹文在學習上不敢有絲毫的含糊,他在班里學習成績很好。
“一個學生在班里成績好慢慢就會被重視。”周紹文說。“后來,六中辦了高中,我初中畢業后考入高中。我能上學是因為我家離學校很近。學校的飯菜我吃不起,天天在家里吃飯,每天就吃些青菜、白菜,沒吃過白面饅頭。由于長期營養不足,我面黃肌瘦,看不起我的同學稱我‘黃病鬼’。”提起往事,周紹文稱自己過早地體驗了貧苦人家的艱辛生活和低人一等的精神壓力。
汝南被日本占領后,學校搬遷,周紹文就上不起學了。周紹文16歲那年考入河南省立百泉師范學校。
1946年,周紹文從百泉師范學校畢業。因為成績優異,周紹文畢業后留在河南省立百泉師范附小教學。
“我小時候就愛畫畫。當時升學也不考美術,我只是喜歡。我1947年開始教美術,這一教就教了62年。”他說。
當了六十多年老師
1948年汝南就解放了,學校遷到雞公山。1949年3月,周紹文加入了新的教師隊伍。
“解放前,汝南縣城的公立和私人學校很多,解放后,政府將這些學校合并在一起改名聯中,后來聯中又改為一中。改成聯中以后,學校領導讓我當后勤主任,我說當不好,還是當老師吧。后來省政府選調一批老師到開封學習。1949年8月學習結束后,領導讓我當二小的校長。我不太情愿。‘這是組織對你的信任。’領導說。我只好去了。”周紹文說。
周紹文介紹,1950年春季,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汝南選了3個代表,一個是汝南縣縣長,一個是農民代表,一個知識分子代表就是他本人。
1988年,周紹文離休。“后來,老年大學讓我當教師,這一干又是好多年。80歲時,我的講臺生活結束,我一共當了62年的教師。”周紹文自豪地對記者說。
要有創新精神
“孔子弟子三千,你的學生應該不止三千吧?”記者問。“當了這么多年老師,肯定不止三千。幾天前,在市對臺辦薛主任的帶領下,我和王書志與臺灣來的學術交流團進行學術交流,交流新的教學方法。”周紹文說。
“我這一生,看名利似煙云,升官發財的欲望基本沒有。有時間就寫寫字、畫畫畫,與朋友談談心,生活比較悠閑。平凡做人,與人為善。不背后說同行的壞話,背地說三道四是不道德的。我的年齡大了,首先在精神層面要提高,心態要好,這是最重要的。這些對健康也是有好處的。”周紹文說。
談起對書畫的看法,周紹文說:“我學習書法、繪畫,基本上都是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要求做的。我們學習書畫必須從學習傳統做起。中國書畫的傳統是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我們所使用的工具與西方完全不同。比如說,我們使用的筆是毛筆,它有彈性、柔軟,富于變化。”
周紹文向記者介紹,中國的書畫講究筆墨功夫,沒有筆墨功夫就沒有東方藝術的面貌。中國的書畫是東方藝術的代表。“我們必須把傳統功夫學到手。然后再開拓創新,也就是先鉆進去再跳出來。你必須先鉆進去,不能死守,也就是先把傳統功夫學好,然后在傳統的基礎上發揮個性。這就是學習傳統、開拓創新的含義。”周紹文說。
“中國繪畫歷來是講究形神兼備的,不能光有形而無神,也不能光有神而無形。所以我們的繪畫藝術必須是形神兼備、雅俗共賞的。畫的東西讓人看不懂不行,應該讓自己的作品形神兼備,這是廣大觀眾和書畫愛好者的期盼。”
名師出高徒
“我幼年時就很喜歡畫畫。解放前,由于家庭貧困,我沒有進過美術院校的門,也沒有拜名師,而是博采眾長,向每位比我強的同行學習(包括學生)。”周紹文說。
“因我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素描、速寫、油畫、國畫我都懂一些。我是雜家。我繪畫講求‘形神’兼備。廣大群眾喜愛就是我揮毫潑墨的動力。畫畫要排除外界的干擾,虛靜、空寂,才能提高繪畫的品位。”周紹文說。
周紹文說,這一生最令他欣慰和高興的事是,他的很多學生在繪畫藝術上風格迥異、頗有建樹。
毛國典、宋華平、張萬慶、李新國,這些人都是文化界的大家。他們都與駐馬店的文化界老前輩周紹文有著很深的淵源。
“80歲生日的時候,我向到場的嘉賓尤其是汝師的領導笑著說:‘我今天想向諸位隆重推出我的一位學生,毛國典是我們汝師沒有畢業證的學生。’”周紹文說,他的話當時引起不小的振動。
原來,當初毛國典是上蔡的一個窮學生,因為熱愛繪畫就慕名來到汝師找到周紹文,向他求教。看完毛國典拿來的繪畫作品后,周紹文對毛國典進行了充分肯定,破例讓他進自己教的班學習。
“我當時是班主任,每天夜晚學校熄燈后,我例行巡查,畫室的燈已經熄滅了,可是我前腳剛走,他們又點起燈開始作畫。毛國典在班級里的作用非常大,在他的帶領下,班里學生學習繪畫的熱情很高。”周紹文說。
張萬慶是我省藝術界的知名人士,他的書法藝術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張萬慶在回憶中這樣寫道:“1947年的一天,當我拿著一個粉筆頭在校園出黑板報的時候,一個高大的身影出現在我身旁。周老師遞給我一根長粉筆,他拿著粉筆為黑板報畫插圖,那流暢的線條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繪畫了。”
周紹文的很多學生都知道,他幾乎將畢生心血都用到栽培學生上了。他不斷求索,深諳為人為藝之道,80多歲時還嘗試新的繪畫方法。他的山水畫古樸高遠。他的書法汲取各種書體的營養,筆到心到,給人一種美的藝術享受。這就好比周老師本人,他并不健談,卻字字如珠璣。他擁有傳統中國文人的內斂、謙遜等品質。
周老師就是一棵生長在高山上的大樹,在他身后是一大批頗有建樹的文化界人士。
人物小檔案
周紹文,曾任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駐馬店地區首屆美協副主席、市文聯榮譽委員等職。多次被評為地、市模范教師,優秀共產黨員,駐馬店地區高級教師及特級教師評委會委員,1986年被駐馬店地區教委授予“優秀教師”稱號。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