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指數年內首次回落 引發市場降息降準猜測
摘要: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消息顯示,2015年5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漲1.2%,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中國CPI漲幅逐月擴大的態勢首次出現逆轉。專家表示,物價增長再次減速說明當前我國仍處于低通脹狀態,市場多家機構也對未來進一步降準降息的政策空間有所預期。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消息顯示,2015年5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漲1.2%,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中國CPI漲幅逐月擴大的態勢首次出現逆轉。專家表示,物價增長再次減速說明當前我國仍處于低通脹狀態,市場多家機構也對未來進一步降準降息的政策空間有所預期。
連續9個月處在“1時代”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2%,較4月回落了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食品價格上漲1.6%,非食品價格上漲1.0%; 1-5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則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已經連續39個月下降。
這是今年以來,CPI首次出現同比漲幅較上月回落的情況。自去年9月起,中國CPI漲幅數字已經連續9個月徘徊在“1”時代,其中,今年1月的CPI同比僅增長0.8%,更是創下2009年12月以來62個月新低,隨后幾個月有所恢復,4月同比增速升至1.5%。但此次5月又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在1.2%的漲幅里,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7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則為0.5個百分點。這兩個數據分別比4月份回落了0.1和0.2個百分點。業內人士分析,本次數據反映經濟結構調整所顯現的下行壓力依舊明顯,物價總水平仍保持低位運行態勢。不過,考慮到近期豬肉價格回升、國際油價反彈、貨幣政策加強預調微調等因素,三季度起CPI數據應會小幅回升。
豬肉上漲難抵菜價下跌
業內機構認為,物價的低位運行并不代表價格絕對水平有所降低,與居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和服務等價格上漲壓力仍然明顯。隨著非食品價格的企穩,物價仍然在低通脹狀態運行,不能認為存在明顯通縮的風險。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認為,5月份鮮菜、鮮果和蛋價格分別下降9.2%、2.7%和1.2%,季節性因素帶來的鮮活食品價格下降影響CPI下降0.39個百分點,超過了當月CPI總降幅;而與此同時,豬肉價格恢復性上漲2.7%,部分養殖戶減少生豬存欄,導致豬肉供應偏緊;同時受國際原油價格回升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5.7%和6.5%,這些因素對CPI均有影響。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5月份以來氣溫比往年高一些,充足的鮮菜鮮果供應使得環比角度價格下降得多一些,以至于整體拉低了CPI的水平。“1.2%這個數字算是近期的一個相對低點,6月份南方又是梅雨又是暴雨,對蔬菜的供應不利,可能使價格有所反彈。”牛犁稱。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布報告則認為,由于近半年以來已3次降息兩次降準,貨幣流動性投放對物價的抬升作用將會顯現,因此年內CPI同比應該會小幅回升,部分月份可能高于2%,但全年平均物價水平將低于去年。
引發市場降息降準猜測
物價處在低位運行,對經濟復蘇壓力的折射不可小視,也引發市場紛紛做出了政策進一步加大力度的預期。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對本報記者表示:“截至5月份,CPI環比漲幅連續3個月為負,這一狀況持續時間越長,通縮風險也就越大。由于內需不旺、經濟景氣度不高,不排除CPI較長時間低于1.5%甚至跌破1%的可能性。一旦CPI繼續走低,央行降準降息的可能性還將增大。根據近兩天陸續公布的工業、消費、投資以及貨幣金融等數據來看,估計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增大,因此6月份央行繼續降準或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范劍平則認為,從5月的CPI和PPI數據來看,經濟依舊面臨下行壓力??偣┙o過剩,總需求不足,體現需求沒有被激活。他預測,今年的經濟走勢可能是一個“L”字型,上半年經濟是下滑走勢,二季度的GDP可能比一季度還要低。下半年如果貨幣政策持續放松,一系列穩增長措施見效,經濟可能會結束下滑,止跌企穩,不過還得看屆時具體的數據證據。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