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才:肢殘志堅 自強不息
摘要:幼時患小兒麻痹癥致雙下肢殘疾,靠一條小板凳撐地艱難挪動。就這樣,楊進才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開辟出一片新天地,不但自己自學成才而且積極回報社會,受
幼時患小兒麻痹癥致雙下肢殘疾,靠一條小板凳撐地艱難挪動。就這樣,楊進才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開辟出一片新天地,不但自己自學成才而且積極回報社會,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楊進才:肢殘志堅 自強不息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李民權
楊進才,1961年出生于汝南縣金鋪鎮宋寨村,現住汝南縣汝寧鎮文化路16號。幼時患小兒麻痹癥致雙下肢殘疾,家里日子十分拮據。他酷愛學習,憑著一股自強不息的精神,于1993年通過自學獲得河南大學英語專業畢業證書,并且作為當時駐馬店地區第一位殘疾人自學考試畢業生,榮獲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頒發的殘疾人自學成才獎金及證書。
回想起過去,楊進才的心情顯得沉重。他說,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雙下肢殘疾,一開始用雙手撐著一條木凳“走”路,無論是晴天、雨天、刮風下雪,都是一步步挪動著木凳“走”向學校。上個世紀70年代的農村,路面泥濘,坎坷不平,木凳常常被滑倒,摔出很遠,手和腿也常常被碰破。
就這樣,楊進才雙手撐著木凳艱難地跋涉人生的坎坷,一步步丈量著腳下漫長的路。
1980年,楊進才在汝南一高畢業參加高考,雖然成績優秀,但因為身體殘疾,沒能步入日夜憧憬的大學,他的夢想被現實擊碎。
就在楊進才情緒低落時,一直為生計操勞的年邁父母多次鼓勵他要人殘志不殘,他又對人生充滿了信心。“既然來到人世間,這個世界就不能沒有我的聲音!”楊進才這樣鼓勵自己,“我要用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奉獻國家。”雖然是殘疾人,但他是高中畢業生,這在當時的農村,高中生也是少有的。好心的村支書和小學校長牽著楊進才的手走上了村里小學的三尺講臺。
楊進才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崗位。他嘔心瀝血,給孩子們講保爾·柯察金,講中國的吳運鋒,講華羅庚,講張海迪也講他自己。他用擁有的知識點點滴滴澆灌孩子干渴的心田。孩子們閃著亮光的眼睛,也深深地打動著他。從此,楊進才明白了:只有殘疾的身體,沒有殘疾的人生。
為了更出色地搞好教學,雖然條件艱苦,楊進才還是向著知識的更高層次攀登。他參加了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一次去開封參加考試,為了省錢,餓了就啃一口隨身帶的干糧,渴了就喝一口自來水;夜晚他就蜷縮在路邊建筑工地的塑料棚里。
1993年,楊進才終于用滿腔的心血和汗水,換來了河南大學英語專業畢業證書。為此,他作為當時駐馬店地區第一位殘疾人畢業生,獲得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頒發的殘疾人自學成才證書及獎金。
“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楊進才一直這樣要求自己。1996年,楊進才受聘于汝南縣育才高中教英語。許多學生為他的自強拼搏精神所鼓舞,立志發奮讀書。楊進才每年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多次受到表彰。1996年12月,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明委和河南省殘聯共同主辦的“自強不息、振興河南”巡回報告活動,楊進才被選定為報告團成員之一。1997年5月,他被授予河南省自強模范榮譽稱號。2009年,他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自強模范”稱號。
楊進才的家庭同樣很幸福,妻子在其生活和工作方面為他作出很大貢獻,大兒子正在上海讀碩士研究生,作為父親的他時常教育子女要感恩社會。
2014年1月,在中組部和中殘聯赴駐馬店調研“助殘扶貧”工作匯報會上,楊進才作為幫扶殘疾人代表發言,受到中組部、中殘聯和駐馬店市領導的稱贊。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