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能設計應進入精細化時代
摘要:何立軍4月份開始的汽車價格戰有愈演愈烈之勢——上周,上海通用下調了40款車型的指導價,相信還會有其他車企加入這輪價格戰當中。眾多車型進入價格戰行列,主要原
何立軍
4月份開始的汽車價格戰有愈演愈烈之勢——上周,上海通用下調了40款車型的指導價,相信還會有其他車企加入這輪價格戰當中。眾多車型進入價格戰行列,主要原因或是銷量與預期有差距,或是競爭對手采取了動作從而作出應對,而終極目標還是提升銷量、提高市場占有率。這幾年汽車銷售已進入微增長階段,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汽車銷售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多家車企掀起價格戰也不難理解。
從短期看,價格戰在為今年的銷售目標服務,從長遠觀察則是更多在為下一個五年或十年計劃做鋪墊。今年以來,多家車企公布了下一個五年計劃,核心目標是提升銷量、提高市場占有率。而要在國內市場完成上述目標,推出新產品、搭載新技術是最重要的手段,因為追新是國內汽車消費的典型特征。在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上,眾多新車型的亮相也印證了上述消費特征。
要推出新車型就必須同步提升產能,為新產品做生產準備。擴充產能是各車企這些年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近些年中國成為汽車產銷大國的基礎。不過,近期有外媒報道稱,國內汽車產能利用率只有50%;此前還有一位合資車企負責人稱,產能利用率為68%。目前,無法確認50%和68%兩個數字哪個更準確,但產能利用率低是不爭的事實,而無論是50%還是68%,都意味著現在的產能已經超過3000萬輛。而在下一個五年計劃的刺激下,產能還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在汽車消費微增長的現實面前,這意味著產能利用率還有下滑的可能,也意味著包括價格戰在內的競爭會更激烈。
但提升產能仍然是必須的:一方面是新產品需要生產,而受制于產品特性和生產線兼容性,可以柔性生產的生產線不多,上新產品大多就要增加新的生產線;另一方面,各家車企都在做大規模以圖形成規模優勢。
解決上述矛盾最直接的方式是更多的產品均從一個平臺衍生,以達到共線生產的目的,或是生產線具有強大的兼容性,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這樣既可保證新產品的投產,也提升了產能利用率,但最終效果不會太顯著,因為產品屬性的多樣性決定了不可能生產太多的相似車型。說到底,這只是治表,車企更多要在營銷方面做到精準,并且在產能設計上秉承精細化要求。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