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化解地方債風險治本之策
摘要: 不論用什么樣的方式推進地方債置換,都必須有利于推進改革、有利于風險化解、有利于長遠發展。只有實施有條件的救助,推進相關改革,才能防范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在處
不論用什么樣的方式推進地方債置換,都必須有利于推進改革、有利于風險化解、有利于長遠發展。只有實施有條件的救助,推進相關改革,才能防范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在處置存量債務問題的同時,避免新的債務風險繼續累積
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所謂“中國版QE”的討論有所升溫。針對這一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魏加寧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一問題的熱度提升,與地方債問題的解決、地方債置換有關。
記者:為什么輿論會關注“中國版QE”的話題,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魏加寧:我認為,這很可能與地方債問題的解決、地方債置換有關。這里有一個核心問題需要強調,就是具體采用什么方式推進地方債置換可以討論,但不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都必須有利于推進改革、有利于風險化解、有利于長遠發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必須用改革的辦法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就當前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而言,推進改革就好比是“動手術”,因此,加快推進改革是當務之急。具體到地方債問題上,在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時,相關部門可以相互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無論怎么做,都必須有利于推進改革。
記者:從國際經驗來看,是否有在解決債務問題的同時推進改革的成功案例?
魏加寧:雖然有些還不能說是成功的例子,但其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希臘的例子。IMF等國際機構在對希臘進行救援時,就明確要求希臘政府推進改革,否則就會停止援助,以此來倒逼希臘的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包括,財政體制改革,重建稅務系統,實現財政平衡;以及同時進行經濟結構改革,打破產品市場壁壘等等。
記者:為什么一定要設置附加條件?
魏加寧:改革才是治本之策,只有實施有條件的救助,推進相關改革,才能防范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改變“中央政府會為地方政府兜底”的市場預期,在處置存量債務問題的同時,避免新的債務風險繼續累積。
記者:針對目前地方債問題,您認為是否可以在設置附加條件的情況下實施“中國版QE”?
魏加寧:其實,大家對“QE”的理解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的做法和量化寬松有著本質的不同,我們的目的不是巨量寬松,而是促進改革。首先,要督促地方政府加快改革,并以此為“的”,做到“有的放矢”。對于那些按照預期或超過預期完成改革任務的地方政府可以給予獎勵,而對于那些到期無法達到改革目標任務的地方政府可以進行適當的懲罰。同時,財政平衡與結構改革齊頭并進,將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結構改革上,保證結構改革與財政平衡同步進行,避免因財政緊縮造成經濟的過度下行。并且,為了讓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工作能夠順利推進,我認為,光靠財政部門一家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財政部與中央銀行乃至國資委等多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共同努力,避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爆發并傳染到商業銀行等金融部門。
記者:為什么要多部委聯動?
魏加寧:因為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成因十分復雜,因此,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既要謹慎穩健,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要積極推進,統籌協調,規范管理。因此,應對之策不能各自為政,各管一攤兒,必須財金互動、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如果沒有相關部門加以配合的話,地方政府發行或置換的地方債券可能無法順利銷售出去,市場化改革就會受阻。
記者:地方政府需要進行哪些相關改革?
魏加寧:要加快推進稅制改革,盡快實現“費改稅”,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并積極培育地方政府的主體稅源,增強地方政府的自主稅源。要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對于新增債務,要允許地方政府公開、透明、自主地從資本市場自主舉債融資,開正門、堵旁門。對于存量債務,也可以通過債務置換等方式實行證券化,盤活存量,增強流動性,防止資不抵債,防范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的交叉傳染。
記者:這是否有利于發揮市場約束機制?
魏加寧:是的。公開、自主舉債,有一個前提是地方政府對債務問題的信息披露要更加透明,使市場能夠清楚了解其資產負債表的真正狀況,了解其國有資產重組與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和進程,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利于發揮市場約束機制作用,形成來自信用評級機構、金融中介機構以及廣大投資者的約束。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要加強政府對債務的管理,比如說強化地方人大對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監督約束,建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體系,建立風險監測指標和有效監管體制等等。
記者:如果其他部門與財政部門聯動,為地方債務置換提供支持,在力度上是否也要根據各地改革推進情況有所不同?
魏加寧:是的。比如說,如果央行為購買置換債券的金融機構提供再貸款時,在債券資產抵押方面就要進行嚴格篩選——對于那些改革進程比較快,能夠按期完成階段性整改任務的地方政府的債券,可以提供一些優惠條件。這樣就可以倒逼金融機構更加關注地方政府的改革進展情況,也倒逼地方政府加快改革步伐。而金融機構等市場投資者是否購買地方債券、購買誰的地方債券,又可以倒逼財政部門在進行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時,能夠更加關注地方政府的改革進度,而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防止錯失倒逼地方政府推進改革的良機。(記者 張忱)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