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鄉村守清貧
摘要:記者 劉仁忠熊廷凱, 1973年出生于一個偏僻、落后、貧窮的村莊——汝南縣王崗鎮熊灣村。該村地處汝南、平輿、正陽三縣交界的汝河之畔,這個村的孩子上學非常困難
他在小小的教學點,用愛呵護孩子們的求學夢,用執著鋪墊孩子們的成長路。清貧沒有動搖他的信念,寂寞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困苦沒有阻擋他堅毅的腳步——
樂在鄉村守清貧
記者 劉仁忠
熊廷凱, 1973年出生于一個偏僻、落后、貧窮的村莊——汝南縣王崗鎮熊灣村。該村地處汝南、平輿、正陽三縣交界的汝河之畔,這個村的孩子上學非常困難,到村辦學校上學要渡過汝河,還要走四五里路,每逢天陰下雨孩子們踏著泥濘的道路渡過汝河,危險不說,濺了一身的泥水,半天還暖不干。
1993年,為了解決家鄉的孩子入學難的問題,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熊廷凱建起了三間小瓦房,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課桌凳,沒有黑板,更沒有任何的教學用具。熊廷凱自籌資金,自己動手做了十幾套簡易的課桌凳。還不夠,他就把家里的桌子、凳子也搬去用。借用歇業的老裁縫的裁剪板,刷上黑漆當黑板用,去書店購買了一套教學用具,當年就把楊莊和本村的24個兒童招收到教學點。
剛參加工作時,一個月工資才一百多元。當大家都外出打工掙大錢的時候,他卻堅守在三尺講臺上,一個剛滿二十歲的小伙子,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忠誠,憑著為了家鄉的孩子能讀上書這一份單純的夢想,辛勤地耕耘著。很多人問他,你當教師一天才掙了幾元錢,不如去打工,一個月比你半年掙的錢還要多,你這是圖什么呢?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說:“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我喜歡這里的孩子們。每當看到這些孩子們那燦爛的笑臉,我在這里教學的決心就更加堅定了。”
熊廷凱善學多思,2001年4月,他參加了自學考試,2004年6月就拿到了小學教學自學考試的畢業證書,通過自學考試,取得大專文憑。他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近幾年,因教學條件的改善,在縣、鄉的關心扶助下,教學點建起了四間平房。但學校旁邊有一個大水塘,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問題,他讓年逾花甲的父親幫助他照看孩子們,不讓他們到水塘邊玩。他的老父親每天在學校里幫他看孩子,沒有任何報酬,僅憑著40多年的黨齡。就這樣,他們父子二人每天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由于現在學生家長都外出打工,而孩子們來學校上學又早,他父親每天就住在學校里,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迎接學生,還要幫助幾個較小的孩子上廁所、裝書包等。有時個別家長顧不上來接孩子,他們父子倆就輪流把孩子們送回家。2011年春季,汝南縣教體局領導到熊灣村教學點檢查工作,當看到教學點的情況后非常關心,并承諾要把教學點建設好。
19個寒來暑往,一個大人陪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既教語文又教數學、既教美術又教體育。熊廷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教學點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自己真正成了了一個讓領導滿意,讓群眾放心的人民教師。逢年過節,外出工作、打工的年輕人回來,總要到學校或者去熊老師家里看望他,感謝教會自己能讀“a、o、e”,能認“1、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