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病后,我要照顧爺爺和奶奶”
摘要:泌陽縣13歲“疙瘩妮”盼康復“治好病后,我要照顧爺爺和奶奶” □晚報記者 王 瑞 文/圖陳鋅不在家時,王宗亭常來照顧陳長付(左)。 本報訊 &
泌陽縣13歲“疙瘩妮”盼康復
“治好病后,我要照顧爺爺和奶奶”
□晚報記者 王 瑞 文/圖
陳鋅不在家時,王宗亭常來照顧陳長付(左)。
本報訊 “姐姐,你今天見到我爺爺了嗎?他精神怎么樣?按時吃飯了嗎?”電話那頭,一位名叫陳鋅的小女孩說話時句句不離爺爺。13歲的她,本該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陳鋅生活在由4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組成的家庭里。她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爺爺,一位身材矮小的叔叔和一位神志不清的啞巴奶奶。
陳鋅是一名孤兒,生活在泌陽縣官莊鄉薛莊村,一出生就因多種先天性疾病被父母遺棄。13年前,有人在泌陽縣汽車站發現被遺棄的陳鋅,便把她抱回去送給了陳長付。
陳長付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也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好心人,常年靠賣藝為生。收留陳鋅時,陳長付已經年過古稀。由于陳鋅背部有個大疙瘩,陳長付便喊她“疙瘩妮”。疙瘩妮患先天性疾病,大小便失禁。陳長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拉扯大。后來,村里人給她取名為陳鋅。
30多年前,陳長付在泌陽縣城街頭發現一名又聾又啞、走路蹣跚的女人一直沒人管,便把她領回了家。20多年前,陳長付在一個小飯館里,收留了一個家中遭遇火災、父母雙亡的孤兒,從此,他成了陳鋅的“叔叔”。
就這樣,幾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組成了一個祖孫三代的“家”。10年前,陳鋅和爺爺一起去撿破爛時不慎被玻璃扎傷左腳。半個月過去了傷口卻不見愈合,爺爺這才帶她去了醫院,醫生說已傷至神經,需做手術,手術費需要2萬元。
由于家里比較貧困,陳鋅的病一直拖著。隨著年齡的增長,陳長付的身體越來越差。2008年,不幸再次降臨這個家庭,84歲的陳長付患上了偏癱,失去了勞動能力。這時陳鋅的腳傷也越來越嚴重,不僅常年感染且慢慢畸形,只能用腳踝走路。
陳鋅的叔叔因個子異常矮小,干不了重體力活,雖然在外打工,但掙的錢勉強能養活自己。家里有偏癱的爺爺、神智不清的奶奶及身有殘疾的陳鋅,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每月幾百元的補助金。
見到陳長付時,他正在家里曬太陽。身邊有一位老人叫王宗亭,經常來照顧陳長付。王宗亭說,近幾年,陳鋅的左腳傷口流膿不止,不得不治療。日前,陳鋅拿著家里的所有積蓄5000元錢獨自去鄭州看病。“疙瘩妮可聰明了。沒上過一天學,但能認識很多字,能把一本《圣經》全讀下來。她沒出過門,但會說普通話,說起來可溜了。要不是有病,這小妮兒可不得了!”王宗亭說。
記者電話聯系上陳鋅,得知她的病情并不樂觀。經醫生診斷,陳鋅患腰骶部脊膜膨出、左側麻痹性足內翻、左足骨髓炎,且病情復雜。陳鋅至少需要兩次手術,費用在15萬元左右,而且需要轉院到深圳治療。“來的時候想5000元錢應該夠了,可到了這里才知道,這些錢離治好病還差好遠好遠,我就算借也不知道找誰去借啊。”電話那頭,陳鋅無奈地說。
“爺爺今年91歲了,行動不便,奶奶又神智不清。我不在家時總擔心他們吃不上飯。”陳鋅說,“我特別希望大家能幫幫我,讓我盡快手術,病好后我好掙錢養活爺爺、奶奶。”
昨日,記者了解到,陳鋅已經得到北京一公益機構幫助,到深圳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但是,由于病情嚴重,要接受多次手術治療,陳鋅的醫療費還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