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買賣銀行卡“灰色產業鏈” 害人害己禍無窮
摘要: 近來銀行卡銷售充斥網絡,并形成收購、開辦、銷售、使用“灰色產業鏈”,為詐騙、洗錢、行賄受賄、偷稅漏稅等非法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民生銀行提醒廣大金融
近來銀行卡銷售充斥網絡,并形成收購、開辦、銷售、使用“灰色產業鏈”,為詐騙、洗錢、行賄受賄、偷稅漏稅等非法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民生銀行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需對此保持警惕,持卡人很可能會因為貪小便宜而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國家法律。
買來的銀行卡去了哪里
客戶李女士來柜臺反映,去年底在上網時偶然發現,長期沒使用的銀行卡竟然可以賣到120元/張。一個在網上打著收購銀行卡廣告的人聲稱長期收購銀行卡,每張銀行卡的價格在120元左右,數量及開戶行不限。李女士稱,買家設置的門檻有四點:首先必須是新開戶的卡,無使用記錄;其次,要附帶開戶資料和身份證復印件;第三,開戶填寫的手機號碼必須是空號;第四,不能開通電話銀行和短信通知業務。那么,買來的銀行卡到底去了哪里呢?民生銀行柜臺工作人員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釋,首先,一些不法分子為逃避法律制裁,不用自己的身份證在銀行開辦銀行卡,而是利用買來的銀行卡進行洗錢、詐騙;其次,有些人在進行商業賄賂或給上司送禮時,不愿以真實身份辦理銀行卡;第三,企業收購銀行卡,用以虛開股票賬戶,通過轉移存款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第四,網店店主在開店初期購買銀行卡進行虛擬交易,“刷”高網店的信譽度。
“小利”背后的危害
銀行卡是能夠代表個人身份的物品,一些風險及法律意識淡薄的客戶經常在他人的勸說下將本人的身份證借予他人使用,并同意辦卡借用或租用甚至轉賣給他人使用,不僅影響到國家的金融安全,而且也給自己帶來很多風險隱患。上述行為不僅泄露了卡主的個人信息,更重要的是一旦不法分子用收購來的卡片進行詐騙、洗錢、內幕交易等,持卡人自己可能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為此,民生銀行提醒廣大客戶,出租、出借、出售銀行卡是違法違規行為,請珍視個人信用,遠離銀行卡非法買賣行為。(蔡曉梅)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