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店鄉:土地流轉“轉”活農業經濟
摘要: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李勤玲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當前正是農民開始在田間地頭忙碌的時節。4月19日,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大地,走進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的東啟農民蔬菜種植專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李勤玲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當前正是農民開始在田間地頭忙碌的時節。
“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平時到合作社干鐘點工,一天也有幾十元的收入,土地自己沒種,收益卻沒有少。”正在農業園區忙碌的柴莊村村民李順民滿臉幸福地說。李順民家4畝土地流轉給了園區,每年每畝有800元固定收益,夫妻倆還騰出來空閑時間在園區務工,每個人一天的工錢至少60元,兩人正常每月干20天就能掙2400元。從昔日一家人圍著幾畝地轉,一年“刨”幾千元的收入,到如今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實現了一手拿租金、一手領工資。如今板店鄉的很多農民和李順民一樣,真切感受到了土地流轉帶來的增收喜悅。
合作社負責人李衛東介紹,現在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有合作社統一經營,農民不僅能坐地收租,還能返聘務工,拿到“雙薪”,大大增加了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同時合作社的路也越走越寬廣。
“園區建設前,我們這800畝地全種糧食,產量和品質都一般般。2013年東啟農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把這800畝地租賃后,建起了精品農業種植園,300座溫棚和200畝露地果菜,日日采摘、天天見錢,徹底改變了傳統低效農業的落后狀況。”柴莊村黨支部書記韓得峰提起精品農業種植園就滿臉自豪。
近年來,板店鄉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宣傳引導,算好對比賬、經濟賬,算清土地流轉的“雙贏”賬,為農民放心流轉土地吃上了“定心丸”。土地流轉逐漸成為農民口中的一個熱詞,隨著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土地被流轉,農村土地迅速向農業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植大戶集中。目前,該鄉累計流轉土地2.3萬畝,占農村土地承包面積的36%。土地流轉盤活了土地,激發了農業發展活力,像東啟農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樣,更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得益于土地流轉的好政策,得以發展壯大,板店鄉特色農業產業得以做大做強,廣袤的田野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各類特色基地和農業龍頭企業如雨后春筍遍布全鄉,黃金梨、西瓜、紅薯、特稀蔬菜、食用菌、紅高粱等特色產業強勢崛起,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30%。龍頭帶動、大戶支撐,使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形成產、供、加、銷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