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炒股買房 別陷入“羊群效應”
摘要:投資者說 在股市持續走強之際,冰凍已久的樓市似乎也迎來“小陽春”。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調整,緊跟著就有輿論放風,稱投資者開始抱錢入場、開發商也作勢遇
投資者說
在股市持續走強之際,冰凍已久的樓市似乎也迎來“小陽春”。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調整,緊跟著就有輿論放風,稱投資者開始抱錢入場、開發商也作勢遇漲。無論是大媽在證券營業部門口排隊,還是某地區二手房主坐地漲價近十萬,這些新聞都仿佛在說明,大家開始再度陷入頭腦發熱式的全民投資激情之中。
理性投資、積極進行財富的管理與配置,恰恰正在說明我國公眾的理財意識正在逐漸提升。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說,無論借助房地產新政的“好風”炒樓市還是參與如今一直攀升高點的股市,都不能陷入“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又稱“簡單復制原則”,是一種從眾心理。羊群本無組織,但一旦群體行動起來,大家會不由自主地朝一個方向跑。“羊群效應”在資本市場屢有發生。比如2005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中,初期股指雖從1000點漲到3000點,但多數股民在熊市思維的桎梏下抱團觀望錯失良機,相反在后續的狂熱期中,又出現了全民炒股景象,高位套牢者不在少數。
樓市與股市一樣,公眾往往買漲不買跌,房價節節攀升時,大家都蜂擁去搶購,羊群效應就出現了。上世紀80年代,在日元升值狂潮中,日本幾乎要“買下整個世界”。但進入90年代后,隨著信貸緊縮和地價回落,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最典型如日本人在最高價買入的洛克菲勒環球中心,此后卻遭遇逾6億美元虧損,不得不半價轉讓給原房產所有人。日本經濟在樓市泡沫破滅之后一蹶不振,日本時代隨之結束。
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近8年前的美國次貸危機,歷史上多次金融危機的一個共同教訓就是絆倒在房地產這一“硬石頭”上。
其實,樓市和股市的風險在投資產品的屬性中,向來屬于高風險的投資。樓市資金“蓄水池”作用隨著信貸政策變化、居民理財渠道多元有所弱化,過往庫存量依然高企,居民改善型需求受制于多重因素而無法短期釋放,以及中央不會坐視房價報復性上漲等因素,都讓樓市走向仍不明了。而股市技術面與宏觀經濟基本面密不可分,市場也可能不斷出現階段性調整甚至短期劇烈震蕩,居民投資個股則會擔心套現過程中的流動性風險,以及不同投資者因為不同的心理素質、判斷標準和操作技巧,帶來最終收益差異懸殊的操作性風險。
無論看漲還是看跌,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市場,都不能因為一時跟風、“天上掉餡餅”的心態作祟,失去了理性的判斷力。
□畢舸(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