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人武部深入實施“131”扶貧工程紀事
摘要:矗立在紅色沃土上的愛民豐碑泌陽縣人武部深入實施“131”扶貧工程紀事通訊員 李 華 陳進九近年來,泌陽縣人武部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新政策,積
矗立在紅色沃土上的愛民豐碑
泌陽縣人武部深入實施“131”扶貧工程紀事
通訊員 李 華 陳進九
近年來,泌陽縣人武部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新政策,積極參與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在全縣人武系統深入實施“131”扶貧工程,圍繞整村推進,大力開展建強基層組織、提高基本素質、改善基礎設施、培植基礎產業的“四基”扶貧,先后參與13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有9個村驗收合格。全縣人武系統高舉“131”扶貧參建旗幟,與廣大人民群眾一道與貧困作戰,一大批農民告別貧困,開始向小康挺進,譜寫了扶貧攻堅新篇章。
泌陽縣人武部黨委堅持把“131”扶貧參建作為單位科學發展、促進人武系統創先爭優的重要內容。認真組織學習扶貧工作文件精神,扎實開展縣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強化宗旨意識;下發《在全縣人武系統認真開展“131”扶貧參建第四戰役的意見》等系列文件,縣、鄉人武部和村民兵連分別制定扶貧參建規劃,強化目標意識;把扶貧參建納入人民武裝工作績效考核內容,抓好各項制度落實,強化責任意識。特別是在駐點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中,始終把建設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保證了全縣“131”扶貧參建活動效果。銅山鄉銅峰村黨員組織紀律曾一度渙散,模范作用不強,經濟發展滯后。2008年,縣人武部駐點該村,幫助完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雙聯雙爭”活動,與困難黨員結對幫扶。帶領群眾發展優質烤煙600畝,改造村組公路12.8公里,建設沼氣池30個,改造低壓線路6公里、村衛生室60平方米,為3戶受災群眾重建新房,當年成為全鄉先進村。楊家集鄉孟崗村、王店鎮上崗村等都在人武部門的幫扶下實現了班子快速發展。
人武部門實施的“131”扶貧工程從提高廣大民兵和農民的基本素質入手,給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戰役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培養科技明白人,培養民兵科技示范戶是泌陽縣人武部在“131”扶貧中提高農民基本素質的有效措施。高邑鄉譚園村西瓜種植基地,在駐馬店軍分區、泌陽縣人武部的幫助下,2年時間發展種植面積80畝,輻射帶動周邊農戶180余戶。農民群眾提高了基本素質,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羊冊鎮荒莊村民兵王永坤、劉向東參加培訓后,建起大棚蔬菜和食用菌基地,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該縣人武部還聯合縣勞動保障、扶貧開發部門舉辦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12期,向工業園區企業轉移務工230余人,同時還在工業園區里建起了一支高素質的民兵應急分隊,他們平時是經濟建設的技術人員,急時是搶險救災的戰斗隊員。2010年7月15日9時許,該縣關山溝河流域普降暴雨,河水陡漲,治理河道的6名民工被困河中沙灘。縣人武部組織機關干部職工和縣民兵應急分隊攜帶救援裝備18分鐘內趕到現場,經過3個多小時與滔天洪水的殊死搏斗,6名民工全部獲救。3·24馬谷田礦丼塌方透水事故,災情就是命令。縣人武部官兵和縣民兵應急分隊冒雨徒步疾行10多公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官兵們不顧疲勞、饑餓,連續奮戰24個小時,緊急排險3處,營救被困群眾12人。民兵應急隊伍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成為扶貧攻堅戰斗中的拳頭力量。近幾年,泌陽縣人武部門先后為駐點村開展科技講座23次,舉辦實用技術培訓58期,參加人數4000余人次,培養電腦農業示范戶21戶;以民兵為主體建立生態農業示范基地21個,共評出326戶民兵科技示范戶,帶動周邊3683戶農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就是改善農民的生存環境,從而使他們可以迅速步入致富的快車道。該縣南嶺村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人們常年過著交通靠走、運輸靠背的日子。這些年,縣人武部把該村作為“131”扶貧聯系點,多次實地踏勘線路,協調交通部門項目資金80余萬元,組織數百名干部群眾和民兵開山放炮、筑路架橋,崇山峻嶺中,留下了人武部官兵戰天斗地的足跡。駐馬店軍分區首長先后到該村檢查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經過6個多月的艱苦鏖戰,一條長6.3公里的通村公路終于修通,干部群眾把這條路命名為“連心路”。在郭集鎮小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青年民兵突擊隊充分發揮了整體攻堅作用,全鄉2000多民兵參與治理,歷時2個月,新修河堤2.8公里,架橋4座,修復水毀公路3公里,恢復農田200畝, 800余人告別水患之災。幾年來,泌陽縣人武部成建制組織312個民兵連,民兵2萬余人次,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3個村全部實現“六通”,即通路、通水、通電、通郵、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泌陽縣人武部還組織民兵開展結對幫扶,改善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該縣小屯村3組農戶王長山一家,女兒視力殘疾,兒子患骨髓炎和腎結石,因病欠外債1萬多元;李振時患病24年,一家全靠妻子勞作養家糊口。2010年,兩家的舊房因冰凍雪災倒塌,就在兩家人對生活失去信心、感到絕望的時候,人武部官兵3次驅車前往慰問,協調解決資金10萬余元,組織民兵幫工幫料,很快兩家就搬進了新居。近年來,泌陽縣人武系統成立374個“131”扶貧幫困小組,先后幫助16戶受災貧困戶建起了新房。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讓新農村可持續發展,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培植基礎產業,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成為人武部門“131”扶貧工程在新時代的歷史必然。該縣人武部聯系的花園街道辦事處冢子村,建成了全縣唯一規范化種豬示范繁殖基地,年出欄商品豬3600頭,人均純收入萬余元。被表彰為全省“生態家園示范村”。雙廟街鄉人武部駐點的張莊村,發展葡萄產業,香甜的葡萄進入了時代廣場、家世界、光洋百貨等大型超市。2013年,全村有30余戶葡萄收入過萬元,有6戶收入過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385元。銅山鄉人武部通過論證動員聯系的下洼村村民調整產業結構,改種糧食為種煙,人武部駐點人員挨家挨戶做工作,當年種煙達9246畝。全村314戶有257戶種煙,每戶煙葉年收入1.8萬元。
在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泌陽縣人武系統“131”扶貧工程,堅持特色產業興村之路,煙葉、林果、藥材、畜牧等專業村蓬勃興起。馬谷田鎮新農村示范片建設中發展了下河村的瓢梨、小橋村的花菇、陳莊村的板栗。在楊莊、在賒灣、在象河、在付莊,一條條平坦的鄉村公路,一座座整齊亮麗的鄉間別墅,一片片特色產業基地到處都呈現勃勃生機。泌陽縣人武系統開展“131”扶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軍事效益。縣人武部先后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先進單位,被河南省軍區表彰為抗洪救災先進單位,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表彰為人武部全面建設先進單位,扶貧事跡被軍地多家媒體報道。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