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跨界警示P2P騙術
摘要:少數從事過保險銷售工作或對保險銷售業務熟悉的P2P銷售人員,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借口送禮品或進行保單升級等理由,獲取保險消費者保單號、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引誘消費者退保后“升級”購買P2P產品。
少數P2P平臺招募保險銷售員套取保單資金
保險單如何“被升級”成P2P
1退保
少數從事過保險銷售工作或對保險銷售業務熟悉的P2P銷售人員,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借口送禮品或進行保單升級等理由,獲取保險消費者保單號、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引誘消費者退保后“升級”購買P2P產品。
2保單質押
承諾P2P的高收益,引誘保險消費者進行保單質押,并將質押貸款作為投資款投入P2P平臺。
北京晨報訊(記者 孫春祥)P2P市場的瘋狂,已經發展到要挖百姓保命錢或養老錢的程度,這不得不讓監管部門跨界管起事兒來。
昨日,保監會突然在官方網站掛出風險提示,透露近期有少數P2P平臺利用招募原屬保險公司個險渠道從業人員的手段,套取行業客戶的保單資金,給很多保險消費者造成極大損失,因此警示消費者,要防范P2P“好心人”。
據保監會披露,當前一些P2P平臺大量招募原來屬保險公司個險渠道的從業人員,利用他們原有保險客戶的資源,引誘保險公司客戶將正常期的保單資金,非法“升級”成高風險的P2P產品,獲取非法利潤。
據曝光,保單“被升級”P2P有兩種方式。一是少數從事過保險銷售工作或對保險銷售業務熟悉的P2P銷售人員,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借口送禮品或進行保單升級等理由,獲取保險消費者保單號、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引誘消費者退保后“升級”購買P2P產品。還有一種方式是,承諾P2P的高收益,引誘保險消費者進行保單質押,并將質押貸款作為投資款投入P2P平臺。
對于上述兩種騙術,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保險消費者,凡是有保險銷售人員推銷所謂P2P或其他非保險理財產品,都要提高警惕,注意查驗相關證件。各類金融企業推出的理財產品,都會通過銀行、特定網站或專業理財顧問進行銷售,切勿隨意相信所謂“好心人”的推薦。
保監會提醒,“承諾高額回報是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籌資初期往往可以按時足額兌現本息,待集資達成一定規模后,再秘密轉移資金”,消費者一時“貪念”很容易上當受騙。
“保險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只有4%至5%,但相比其他行業理財產品,保險理財產品會承擔一定的保險責任,保險消費者在理財同時還享有一份保障”。監管部門再次強調,“中途退保將導致保單失效,保險消費者會失去原有保險保障,萬一出現保單規定風險,保險公司無法提供相應賠付”。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