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降糖系上安全帶
摘要: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 李光偉 編者的話:諸多降糖藥物的問世從根本上改變了糖尿病患者的命運,使成千上萬的糖尿病人不僅能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 李光偉
編者的話:諸多降糖藥物的問世從根本上改變了糖尿病患者的命運,使成千上萬的糖尿病人不僅能生存,還能和非糖尿病人一樣長壽。不過,嚴格控制血糖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如果一味追求降糖,可能引發低血糖。一次嚴重的低血糖會抵消患者之前所有降糖的努力,甚至威脅生命。可見,降糖就像行車,也要安全至上。
控糖過嚴,欲速不達
就如同開車不是越快越好,控糖不是越低越好,其原因就在“安全”二字。
正常人的血糖通過肝臟、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維持在正常范圍,最低不應低于3.3毫摩爾/升。當血糖低于2.8毫摩爾/升時,患者就會出現低血糖反應,如饑餓心慌、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等。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對于糖友來說,主要是因為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這三點沒協調好。例如,進食量不夠,該加餐時未加餐;運動量過大,運動增加時未及時調整飲食和藥物;藥物使用不合理,如劑量過大等。
低血糖會激發升糖、升壓激素的釋放,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對已有冠心病的患者足以引起心絞痛乃至心肌梗死,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另外,低血糖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血糖大起大落,對糖友病情極為不利。所以,只要有低血糖,血糖控制就不可能達標。
國外的研究表明,對病程長、有心血管并發癥的患者嚴格控制血糖,死亡率反而升高。原因就是血糖控制越嚴格,低血糖發生率越高。因此,血糖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能夠使血糖維持在合適的范圍內即可,尤其對于老年患者,標準要放寬。如果不能解決低血糖,寧愿不達標!因為對老年人來說,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險。
防低血糖,要上全險
對于低血糖,防重于治。針對低血糖出現的原因,需要一一加以防范,就像對待車子一樣,上好全險。
1.按時吃飯。飲食要定時、定量。
2.適量活動。運動也應定時、定量,不能隨意增加運動量,不要空腹鍛煉。
3.合理使用降糖藥。
4.監測血糖。
5.定期看醫生以調整治療方案。
6.隨身攜帶糖果,以防萬一。
特別要強調的是,注射胰島素,口服磺脲類、格列奈類降糖藥的患者,一定要準備好飯再用藥,以免發生低血糖。一旦出現低血糖癥狀,應及時糾正,之后咨詢內分泌科醫生,尋找低血糖的原因。
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如果老感覺餓,尤其是用藥7~10天的時候,血糖往往明顯下降甚至低于正常,這叫做“藥物性低血糖”。發生這種情況可以少量加餐,一般加20克饅頭或三四塊餅干就夠了,或者減少藥物劑量,嚴重的則要停藥,換成不易誘發低血糖的藥。所以,患者如果老是覺得餓,應該想到可能是藥用得太多了。
蛛絲馬跡,認真檢修
不同的人,低血糖表現可能不一樣。饑餓、心慌、出汗確實多見于初發低血糖,但饑餓感并不等于低血糖。很多糖尿病患者有饑餓感時血糖值并不低,甚至可能很高。所以,出現饑餓感,及時監測血糖是必要的,但是測出的血糖不低也不能否定已經發生過低血糖。因為測定血糖時,低血糖可能已經反彈成了高血糖。
血糖在短時間內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患者也會出現心慌、出汗、手抖、饑餓等低血糖癥狀,但這時他們的血糖也不低。
同是低血糖,每個人的癥狀可能不一樣。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與年齡有關。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癥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饑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而發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表現為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癲癇樣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
有些低血糖沒有明顯癥狀,被稱為“無癥狀性低血糖”。無癥狀性低血糖多見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長期頻繁發生低血糖的人,由于隱患很大,可能悄無聲息地奪去人的生命,因此一定要加強血糖監測。
“兇相畢露”的低血糖容易辨認,但有許多低血糖卻“深藏不露”,甚至表現得奇奇怪怪,因為低血糖實際上是引發腦功能失常。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見過某些病人低血糖發作時僅訴說頭痛、發冷;有的人只是口齒不清,他能聽見別人說話,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不能回答,想回答但是嘴不聽使喚;有的家屬見到病人煩躁不安,走來走去不理人,意識處于模糊狀態。更為奇特的是,有的病人在低血糖發作時會脾氣暴躁,甚至和人打架,有的則發生房顫,或僅僅感到舌根發麻。總之,發現患者行為舉止和往常不同,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漸。
專家小傳:
李光偉,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生命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