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企業試水互聯網醫院
摘要: 新華健康3月31日消息 (晏珊)傳統中醫藥開始積借力互聯網技術。今年3月,康美藥業成為首家中醫藥管理局信息化醫療服務平臺首家試點單位。康美藥業副董事長許冬瑾在接受
新華健康3月31日消息 (晏珊)傳統中醫藥開始積借力互聯網技術。今年3月,康美藥業成為首家中醫藥管理局信息化醫療服務平臺首家試點單位。康美藥業副董事長許冬瑾在接受新華健康記者專訪時表示,康美將著力打造集“網上藥店+健康管理+虛擬醫院”功能于一體的大健康服務平臺。
整合資源吸引優質醫生上線
隨著“互聯網+”的熱潮,互聯網醫療也迅速成為“勁風口”,不少中醫藥企業也紛紛“觸網”。
作為中醫藥管理局信息化醫療服務平臺首家試點單位,康美藥業借助在中醫藥領域的核心資源優勢,率先完成一站式醫療服務平臺的建設。據悉,該平臺集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選擇就醫、推送處方、線上購藥、完成支付、送藥上門、健康管理等多種服務于一體。未來,康美將著力打造集“網上藥店+健康管理+虛擬醫院”功能于一體的大健康服務平臺。
“在中藥產業的戰略布局中,我們一直在思考‘互聯網+’和產業的聯系。”許冬瑾表示,目前,康美藥業已取得廣東省衛計委同意設置網絡醫院的批文,康美網絡醫院預計五月份正式上線運營。
對于網絡醫院的正常運行,業內專家認為,在整個醫療的價值鏈上,醫生才是最核心的資源。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說:“如何將作為核心角色的優質醫生吸引至線上,是網絡醫院面臨的最大問題。”
對此,許冬瑾表示,康美網絡醫院的創新之處是和整個醫院合作,而非與個體醫生合作。與個體醫生合作,很難獲得優質醫生在線問診時間,而與醫院合作則不同,醫院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安排優質醫生的線上診療時間,醫生也可借此擴大知名度,提升醫院的整體競爭實力。“實際上,網絡醫院的運營就是把優質的醫療資源進行優化,這是個雙贏的過程。”許冬瑾說。
公開資料顯示,圍繞醫生資源,多年前康美藥業便展開整合。2013年7月1日,康美藥業投資近10億元打造康美醫院。之后,康美藥業還收購5家醫院并與廣東省中醫院簽署合作協議。目前,康美已與全國范圍2000多家醫療機構以及15萬多家連鎖藥店建立了深度業務合作關系,這標志著康美網絡醫院的“地基”已打牢,未來會吸引更多的優質醫師資源入駐線上醫院。
此外,康美還構建了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完善網上醫療支付和保險保障體系,建立大數據系統,收購多家大型中藥材交易市場,這一系列動作證明,康美網絡醫院早已“萬事俱備”,只等“批文”的東風。
打造特色線上中醫門診
“中醫藥是我們的核心資源,未來康美網絡醫院將重點打造一個特色的線上中醫門診,讓更多的名醫,中醫專家在線為病人會診。”談及康美網絡醫院中醫門診,許冬瑾說,作為中醫藥管理局首家試點單位,中醫藥管理局將在優質醫師資源上給予重點支持,康美在中醫院也擁有相當的資源與積累,未來可在線上有效整合全國優質中醫資源。
據介紹,康美網絡醫院以康美醫院為主體對象,實現醫療體系全方位信息化,促使傳統醫療和互聯網技術高效結合,通過移動端使在線問診觸及到患者家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醫院未來發展趨勢就是通過一些輕問診網絡平臺,解決慢性病、常見病的‘看病難’問題。比如糖尿病患者大可不用每個月都跑到大醫院去排隊掛號取藥,通過網絡平臺與對接醫生咨詢問診,完成在線支付,藥品就能快遞到家。”許冬瑾還向新華健康記者透露,目前康美正與第三方合作,大力開發移動診療軟件,比如目前已上市的脈診以及測血壓血糖的手機端APP等。
“我們希望通過手機端APP,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中的患者都可以更快速,更快捷的和醫生對接。而通過網絡醫療平臺,可以讓患者“小病在線療,大病跑醫院”。這樣不僅可以便捷患者就醫流程,縮短病人排隊看病取藥的時間,還可以讓醫生優化時間,把手術檢查等更專業的資源留在醫院。”許冬瑾說。
對于網絡醫院的發展,莊一強表示,未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應是O2O模式,即“線上掛號、分診—線下診病—線上繳費—線上取報告—線下取藥治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無縫連接。這種模式可以提高醫療效率,并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看病難”問題。
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武濱認為,網絡醫院是一個非常好的探索,它將會給傳統醫院提供很好的補充。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健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