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湯水太多需防“水濕內停”
摘要: 受訪專家/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中醫治療科 童鐘博士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黃黎鋒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一日三餐,湯水必不可少。為了家人的健康,主
受訪專家/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中醫治療科 童鐘博士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黃黎鋒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一日三餐,湯水必不可少。為了家人的健康,主婦們每天都會到菜市場去,挑選新鮮的食材和滋補的湯料,再加上精心烹煮,待到吃飯的時候,一家人便可以享用一碗熱騰騰的靚湯。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中醫治療科童鐘博士提醒說,湯水雖好,但并非多多益善,特別是對于氣虛、陽虛、痰濕體質的人,過多飲用湯水易出現“水濕內停”,加重了身體水液代謝的負擔,每周喝一兩次即可,煲湯的食材還需和自己的體質相適合。
現代都市人沒那么“缺水”
童鐘博士介紹說,我們知道,一碗“靚湯”水分是主要載體。生理學告訴我們,正常成年人,每天消耗水分約2500毫升,普通食物和自身代謝補充的水分約1000毫升,剩下1500毫升水分,需要飲水補充才能“收支平衡”。廣州地處亞熱帶地區,過去人們外出勞作體力消耗大,出汗多,多飲湯水自然是補充體液的最佳選擇。但是,隨著社會迅速發展,現代人尤其是辦公室白領,工作環境普遍較過去舒適,出汗的機會大大減少,體內缺水的情況并不嚴重,再加上運動的機會很少,身體的水液代謝比較慢。因此過多的飲水,反而容易增加體液負擔,產生中醫所說的“水濕內停”。
三種體質人易“水濕內停”
從中醫體質的角度,有三種體質更容易產生“水濕內停”:第一種,氣虛質,表現為易疲倦出汗多,口淡不想喝水,舌色淡白色邊緣有明顯的齒痕;第二種,陽虛質,表現為手腳冰冷,喜熱飲食,大便偏爛小便多,舌體胖大邊緣有明顯的齒痕;第三種,痰濕質,表現為體態豐滿,面色黃黯,油脂較多,眼部浮腫,口黏膩發甜,大便黏滯不爽,小便顏色混濁。以上三種體質,本身就有水液代謝失調的傾向,如果這個時候仍然大量湯水“進補”,更加重了身體水液代謝的負擔,會使“水濕內停”更加嚴重,而且湯水中太多營養物質蓄積體內,也超過了人體的需要,反而會化生“濕熱”或“痰熱”這些病理產物,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正因如此,單純性肥胖、糖尿病、痛風等代謝失調方面的疾病,是不宜飲大量湯水。
每周喝一兩次湯水即可
此外,我國國土遼闊,各地的水土氣候不一,飲食習慣各異,尤其外省人的身體素質與廣東本地人大不相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外省人來到廣東工作生活,他們的飲食習慣便與廣東的氣候水土相矛盾,時間一長就會出現一些身體的不適。于是,不少人“入鄉隨俗”,也學會了煲湯進補,對調理身體大有裨益。但如不分季節、不辨寒熱,盲目飲用一些和自己的體質不相符的湯水,那反而會影響身體正常的機能,加重水土不服的癥狀。
童鐘博士建議,其實,對于普通的家庭來講,一個星期煲一兩次的湯水,調節一下口味,就已經足夠了。過量的飲用“靚湯”,會對我們的臟腑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無疑是得不償失的。其實,除了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適量的運動配合輕松的心態,三者結合,才是身體健康的真正保障。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羊城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