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監制話劇《英雄24小時》5月亮相北京
摘要: 5月13日到17日,由田沁鑫監制、清心文化制作的話劇《英雄24小時》將在北京東方劇院首演。 大義,鑄就“中國英雄”。“我們的民族,從古至今就有&lsq
5月13日到17日,由田沁鑫監制、清心文化制作的話劇《英雄24小時》將在北京東方劇院首演。
大義,鑄就“中國英雄”。“我們的民族,從古至今就有‘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精神。我們沒有完整的定義獻給觀眾,我們只是努力收集中國英雄譜。我們追尋中國英雄精神內涵的同時,也在摸索華夏民族的主體生命精神。這就是該劇的創作思想。”田沁鑫表示。不久前,田沁鑫導演擴大“田沁鑫戲劇工作室”,創立“清心文化”。話劇《英雄24小時》,是清心文化自主出資制作的第一部話劇。“我只監制具備文化精神的作品。反之,不做。”田沁鑫說。
話劇《英雄24小時》,緣起田沁鑫導演的真實故事。她與美國百老匯合作一個項目,田沁鑫的創意團隊設計了一個關于中國英雄的故事,被美國人以“中國人缺乏英雄概念”而駁回。田沁鑫團隊在短時間內收集了中國英雄資料,研究了中國英雄概念,以一份新方案再度與美國人討論。田沁鑫由此萌發了排演《英雄24小時》的念頭。
中國游戲公司年輕總裁李商,與美國動漫集團投資人邁克JC因一個“中國英雄”的游戲方案展開合作。方案被邁克JC提出“中國沒有英雄概念”而否掉。李商召集已成為各行業精英的一幫昔日好友,一場關于“中國英雄”概念的討論,伴隨著華夏英雄的人物資料,在參與討論的人群中展開。一念之間,那張臉拔地而見。一念而至,那張臉奮力出現。英雄,不再是碎片。
話劇《英雄24小時》討論美國英雄和中國英雄的區別。美國式英雄,拯救地球和人類是他們的宏愿,而且很少失敗,在辦事過程中會遇到愛情,最終,幸福圓滿。美國影視作品中的英雄往往不是真人。中國式英雄,犧牲自己成就大眾,多數以失敗獻身,所以“不以成敗論英雄”是中國俗語。過程中的英雄堅毅不拔,往往受人陷害成就責任。沒有自我,只有大義。是具有濃重悲劇色彩的真人真事。
責任編輯:lyp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