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濱海舉辦第九屆漁鹽文化節
摘要: 群眾自發組織的秧歌表演 3月21日正值農歷二月二,渤海萊州灣畔的民眾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山東濰坊濱海漁鹽文化節,這是當地幾萬名漁民和鹽民們的傳統節日和文化盛宴。來
群眾自發組織的秧歌表演
3月21日正值農歷二月二,渤海萊州灣畔的民眾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山東濰坊濱海漁鹽文化節,這是當地幾萬名漁民和鹽民們的傳統節日和文化盛宴。來自濰坊、東營和煙臺等地的數萬名漁民、鹽民和濱海當地居民自發來到山東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海漁鹽文化民俗館,在擺滿了貢品的案桌前上香,祭拜龍王和鹽神管仲,祈福保平安。
據了解,自2007年以來,濰坊濱海漁鹽文化節已成功舉辦八屆,規模逐年增大、參與人數逐年增加,成為濰坊濱海區一道獨具韻味的民俗文化風景線。本屆漁鹽文化節以北海漁鹽文化民俗館為依托,將濰坊濱海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與現代民俗文化旅游相結合,除了傳統的拜祭龍王活動外,有舞龍、舞獅、京劇等表演,群眾還自發組織了秧歌、鑼鼓、歌舞等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寒亭、昌邑、壽光、坊子等周邊及當地的十幾支秧歌隊、鑼鼓隊競相表演,輪番上場,現場鑼鼓喧天,一片歡聲笑語,無論表演者還是觀看者,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隨著表演節目不斷豐富,吸引了大量周邊縣市區的老百姓前來看熱鬧, 并有數以百計的小攤位云集于此,泥人泥塑、風味小吃、手工藝品、趣味游戲等琳瑯滿目,盛況空前,濰坊濱海漁鹽文化節已成為濰坊濱海當地一種新的民俗文化形式。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在渤海萊州灣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漁鹽文化歷史悠久。海鹽是最早被人類開發利用的鹽種,時間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的“五帝”時代,前有宿沙氏煮海為鹽,后有春秋時期齊國賢相管仲正鹽筴、官山海、設官煮鹽,首創鹽鐵官營,鹽業生產也持續了幾千年,濰坊濱海區至今仍是全國最大的海鹽生產基地,同時在濰坊濱海區發現的東周鹽業遺址群,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在國內罕見,央子鹽業遺址群作為“黃河三角洲”鹽業遺址群的主要部分已入選山東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發現”。并且,每年在濰坊濱海舉辦的“二月二龍抬頭節”和“正月十六鹽神節”均已列入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
濰坊濱海區立足豐厚的文化資源,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加速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化,將濰坊濱海建成融歷史文化、濱海旅游、生態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濰坊濱海也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大力發展海洋文化和漁鹽文化,充分挖掘海洋、漁業、鹽業等文化內涵,樹立起獨具濱海特色的旅游品牌,讓更多的人走進濱海、了解濱海、喜愛濱海。目前,濱海區正依托東周鹽業生產遺址,傳承發展北海漁鹽民俗文化,鹽文化博覽園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內容包括鹽業博物館、鹽浴不沉湖、古今制鹽展覽等,建成后將成為集參觀、體驗、食宿、游玩于一體的文化休閑場所,同時,全力打造別具風格的海岸旅游體驗區、河海相融的休閑旅游觀光帶和全國知名的時尚旅游目的地,樹立濱海特色的旅游品牌。(王勇鋼 徐強)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網山東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