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發文杜絕護士“沒耐心” 業內吁提高護士待遇
摘要: 中新網3月23日電(健康頻道 劉旭輝)近期,杜絕臨床護士“沒耐心”在醫療領域引發關注和討論。一線醫護人員認為,提倡護士要熱情、主動、有耐心,助于規范醫療
中新網3月23日電(健康頻道 劉旭輝)近期,杜絕臨床護士“沒耐心”在醫療領域引發關注和討論。一線醫護人員認為,提倡護士要熱情、主動、有耐心,助于規范醫療行為,但由于人員配置不足、薪酬待遇較低等現實,落實仍有一定困難。業內人士呼吁政府增加投入、改善護士薪酬待遇,優質護理不應完全靠護士承擔。
兩部委發文杜絕護士“沒耐心” 業內存疑
日前,國家衛計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提出杜絕“護士態度不熱情、解釋缺乏耐心、服務不到位”現象。“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在醫療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因為護理服務不到位,就醫感受與滿意度大大降低。因此,衛計委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通知可謂深得民心,得到了醫護及大眾的支持。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長霍春暖對中新網健康頻道表示:“早在2010年,全國就推廣過優質護理服務,現在是把它進一步深化、細化、規范化。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治療、護理、服藥、健康教育,都有了可執行的規范,實際上進一步優化了護理服務。”解放軍第306醫院副院長許樟榮則對此表示“贊賞、贊成”。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杜絕護士“態度不好”,效果值得存疑。有分析認為,護士態度不好主要是因為工資低、勞動強度大,很多體制內的醫院存在同工不同酬、與正式工相比合同工干得多拿得少等問題。在沒有具體措施的情況下,一紙命令的成效到底如何,還需要在現實中觀察。
還有觀點認為,如何盡快提高診療效率,減少患者就診時的等待時間,仍然是醫護人員所面對的首要問題。這種情況下,護士的“耐心”究竟該如何體現,成為尷尬的矛盾。護士“耐心”了,接診率是否會下降,患排隊等待時間會否更長,每日接診量的下降會否進一步加劇“看病難”,患者是否能接受這些現實的問題,無疑要打上問號。
護士的耐心和熱情去哪了?
對護士“沒耐心”的討論,恰恰反映出很多人有過護士不耐心、不熱情的遭遇。護士的熱情和耐心到底去哪了?
2008年出臺的《護士條例》以法律的形式確定,醫療衛生機構病床與護士的配備比例不得低于1:0.4,現實情況是很多三級醫院的“床護比”至今難以達標。一面是人員配置不足,一面是快速增長的護理需求,長期超負荷運轉成為護士的工作常態。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換取熱情、耐心,顯得有點奢侈。
北京市某三甲醫院婦產科護士長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科室床位不到30張,護士數量據此配置。不過,現實中加床非常普遍,加到50多張床是常事,這意味著每位護士的工作量要翻一倍。這位護士長直言:“護理嚴重缺人,護士們疲于應付日常的工作,想把藥分好、液輸好、檢查安排好就得緊趕慢趕。孕產婦多的時候,一個護士管十三、四個病人,來不及給上一個微笑,就得去看下一位了。加班是常事,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多晚都得把事情做完,我們何嘗不想面帶微笑、熱情耐心,客觀條件不允許啊。”
不過,也有很多醫護人員認為,不能因為忙就降低護理標準。霍春暖認為:“護士和病人的信息很不對等,有責任為患者充分地解疑答難,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不能因為工作忙就降低標準。”她表示,患者期待的熱情、耐心看上去只是一句口號,但是對護士來說,可以具體到每一個解答、每一個指引上。
事實上,就算人員配置到位,由于護士絕大部分是女性,面臨生孩子的一系列的事情,護理團隊依然常常人手不夠。一位三甲醫院的護士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當護士也有潛規則,懷上孩子三四個月后,就必須請病假了,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孕婦根本承受不了。生完孩子后休三、四個月的病假,哺乳期按照規定不能上夜班,這些都加劇在職護士的繁忙。”
業內人士呼吁提高護士待遇
日前,有媒體發起一項調查,過半受訪者認為護士“沒耐心”根源不在沒有責任心,而是由于任務太重和機械化的護理流程造成的職業疲勞。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則指向人員配置不足、薪酬與付出不匹配等癥結。有業內人士呼吁,提高護理質量必須增加對護理工作的財政投入,而不僅僅是一個不夠“走心”的行政命令。
中新網健康頻道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北京地區大部分公立三甲醫院護士的待遇一般在5000~6000元左右,工作經驗少、學歷低的約3000~4000元,少數經驗豐富、學歷高的可高達7000~8000元。與三班倒、常加班、隨時可能發生醫患糾紛的工作狀態相比,不少人直言,對薪資待遇不滿意。
北京中醫藥學會師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孔令謙對中新網健康頻道表示:“優質服務不完全由護士承擔,是全社會的事情。政府有很重要的責任,除了制定制度,還應增加財政投入,護士的待遇提高了、起碼的尊重得到了,護理服務才能改善。”
海軍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李進讓對中新網健康頻道表示:“按照規定,護士從沒有配備到量,改善護理服務,關鍵是誰出錢的問題。”(中新網健康頻道)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