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藝壇走筆)
摘要: 中央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城鎮化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是什么?有文章詩意地定義:是孩提時牽牛吃草的一脈青山,是夏日中供
中央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城鎮化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是什么?有文章詩意地定義:是孩提時牽牛吃草的一脈青山,是夏日中供我們嬉鬧的一方綠水,是夕陽里炊煙裊裊的一片屋瓦,是世代相傳的共同記憶。“記得住鄉愁”關注的是農村居民居住的美學問題,也就是他們能否在居住環境里有認同感、幸福感和歸屬感的問題。
在新一輪的城鎮化過程中,一些新農村的建設模仿了城市建設的形式,傳統的鄉村房屋被推毀,農民被以“遷村并點”的方式集中起來,無論是秀美的江南水鄉,還是質樸的西北農村,都模式化地設計了密集的仿城市聯排別墅的現代建筑群,還有面積寬廣的文化廣場,以及用來提升農村文化生活的娛樂室和活動中心。由于許多規劃并沒有深入實地考察農民對設計的需求,水泥文化廣場往往變成了曬谷場,文化娛樂室往往變成了堆放雜物的閑置房,那些照搬城市的休閑公園則變成了雞鴨鵝嬉戲的樂園。這樣的新農村建設讓本來形態豐富的各地鄉村景觀變成了千村一面的模式化設計,顯然,新農村環境和住宅建設的政策在某些地方被簡單化地執行了。
在傳統的農村,建筑樣式和建筑風格經過了歷史的沉淀都極具當地特色,村落建筑不是依山而建就是臨水而居,房屋錯落有致,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人與環境形成了非常和諧的關系。今天的新農村建設不僅是一項改善農民物質生活條件的惠民工程,還應該體現出對傳統生活方式和審美習慣的尊重。新農村規劃應該探究地方的歷史及其演變,詳細考察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生態,對農民的生存方式、生活習慣和審美習慣要有基本的認知,而不是拿來某種規范式的鄉村建筑模式和生活方式生搬硬套,或者隨意地把城市的建筑樣式,甚至西式的居住方式和審美觀念強加給農民。新農村規劃除了滿足農民現代化的物質居住需求、便于政府管理的功能要求,還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留住廣大農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中國的農耕時代歷史悠久,形成了極富特色的耕讀文明。由于地域環境不同,各地農村都有地域文化特色濃郁的農業景觀,呈現出不同的魅力,因此在南方可以享受到水鄉的秀美,在北方可以感受到高原的壯美,在山鄉可以體會到黃土的醇美。這些景觀既是當地居民的棲居環境,也是他們的精神所系。
廣大農村還保留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悠久的歷史和地域性的生活方式中傳承至今。這些民俗活動同樣是一代代農村居民的精神依托和文化記憶,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生存的根和精神歸屬。新農村設計應該為這些民俗活動提供生存的環境和傳承的可能。
另外,新農村設計在建筑上應該讓居民產生對新的建筑形式的認同感,而非簡單化解決居住現代化問題。中國許多農村保留有中國傳統建筑的原型,如南方的徽派民居和北方的四合院都是中國建筑文化史上的經典;閩南的土樓和西北的窯洞對于當今的綠色和可持續建筑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這些建筑都是為了適應當地氣候,在長久的歷史中形成的。一些地方把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興建新房子,只注重建筑是否整齊劃一,用所謂的現代住宅替代了本土的原生態建筑,不但對中國鄉土建筑文化造成破壞,不適應當地氣候、與生活方式不契合的建筑設計也難以給居住者帶來舒適、持久的宜居感受。
除此之外,中國廣大農村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不但是幾千年來順應自然的美景,更體現著對地域生態的尊重。如果在新農村建設中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代之以集中式的環境綠化和美化,甚至引進外來的物種,極有可能帶來農村多樣化生態環境的破壞。
誠然,對于中國這樣傳統的農業大國來說,沒有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讓農民一味地堅守在破敗的農村,過著遠離現代文明的生活,顯然也是不可取、不公平的。一些規劃者和設計師也許會認為,新農村的設計應該附和新一代農民的審美觀念,滿足他們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因為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一些農民進城打工后感受到了現代的工業文明,觀念和審美也發生了變化,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成為新一代農民的選擇。但是,作為決策者和設計者,還應該看到這種變化存在的局限性:他們在城市里奔忙,對于都市生活和工業文明的理解并不全面,因此,他們的變化是一種進步,但有時還缺乏好惡的甄別能力,甚至向往的僅僅是城市生活中那些表面的繁華和氣派,在農村復制時常常呈現不成熟的美學觀念。新農村設計不應是對他們此時的審美品位的迎合,而應該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從保護廣大農村豐富的文化和生態出發,重視居住的美學問題,實現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共生與融合,讓居民們在新的家園里可以更愜意地棲居。
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傳統村落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鄉愁是一種回不去的美麗,是一種可能失去的美麗。留住鄉愁,關鍵是要留住過往曾經的美麗。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22日 12 版)
責任編輯:lk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