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費率市場化漸行漸近 豪車保費最高能差幾千
摘要: 車險費率市場化漸行漸近 車險到期,是該繼續投保原保險,還是另選他家?要在幾年前,也許直接續保更合適,既優惠又方便。但如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車
車險費率市場化漸行漸近
車險到期,是該繼續投保原保險,還是另選他家?要在幾年前,也許直接續保更合適,既優惠又方便。但如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車險市場差異化競爭加劇,同一輛車的車險在不同公司可能相差近千元。
車險競爭進入白刃戰
今年2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商業車險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市場化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形成機制。此次改革將參考保險業發達國家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路徑,根據保監會部署,今年5月將率先在山東、黑龍江、廣西、重慶等6省市開展試點,這被業內認為是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集結號”。
根據業內機構的研判,車險費率的市場化改革,將不可避免地引發行業內諸多車險公司的一番“死磕”。盡管當前已經有不少公司將差異化服務定為核心競爭力,力避價格戰的發生,但鑒于中國車險市場對價格的敏感度,險企不可能不在價格上做文章。“如果說以前的市場是廣告和品牌的空戰,那么今后就是服務和價格的白刃戰”,一位車險業內高管如此對北京晨報記者說。
保費價差高達30%
北京晨報記者在移動車險比價平臺——最惠保微信服務平臺上看到,一輛高端轎車的車險,保險費價差最高可能達幾千元。即使是十幾萬的中高端車,保險費也有可能相差幾百元。如果按照總價計算,商業車險報價相差最高可達30%左右。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價差呢?最惠保創始人陳文志解釋說,不同公司的定價模型不同、基礎數據不同,對同一車的風險判斷就不同。“打個比方,比如劉翔的車,基礎保費是1萬元,A公司模型判斷其為低風險,因此給出了7折的優惠價,B公司因為沒有劉翔的數據,可能給出9折的正常風險價,而C公司可能認為搞體育的人風險高,給出1.5倍基礎費率的報價,造成差價很大。”
資本又嗅到了商機
車險費率市場化的前景,讓資本嗅到了車險比價第三方平臺的商機。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當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多款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車險比價平臺,如“OK車險”、“最惠保”等,后者正在與資本接洽,準備A輪融資。比價平臺鉚足了勁,為的就是能夠盡快打通與保險公司的數據對接,讓消費者在第一時間獲得足夠多的報價,先入為主,搶占市場份額。
很顯然,簡單的車型報價并不能產生收入,但對于定位為互聯網模式的比價平臺而言,盈利模式的問題在創業階段還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夠引入流量,讓比價平臺成為車險用戶的一大互聯網入口。因此,在創業階段,不同平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斷挖掘能夠細分的服務。
例如最惠保平臺推出的1毛錢保險維權服務,主要服務用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的理賠爭議協商,OK車險提供違章代辦服務等。據了解,目前包括OK車險和最惠保都在準備做車險線上支付。市場當前還處于初級競爭階段,未來是否會殺出另外的“程咬金”還很難判斷。
晨報記者 孫春祥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