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滿載歸航:采集到700多份生物樣本
摘要:原標題:首在深海熱液活動區工作采集到700多份生物樣本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搭乘母船“向陽紅09”17日抵達位于山東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 林小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搭乘母船“向陽紅09”17日抵達位于山東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
林小木攝(新華社發)
本報青島3月17日電 (記者余建斌)3月17日,搭載“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母船“向陽紅09”抵達位于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結束了近4個月的試驗性應用航次。此次“蛟龍”號在我國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區下潛13次,獲得了大量珍貴樣本,這是“蛟龍”號首次在地形復雜的深海熱液活動區開展科學調查研究,不僅驗證了“蛟龍”號深海作業技術能力和優勢,而且在科學、人員隊伍培養等方面獲得多個突破。
據介紹,科學方面,首次利用“蛟龍”號開展了西南印度洋脊不同類型的熱液系統地質環境特征、熱液流體特性、生物多樣性特征等方面的精細調查、觀測和對比研究,取得了大量高精度數據資料和樣品。科學調查現場總指揮、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介紹說,潛航員駕駛“蛟龍”號采集到了700多份珍貴的生物樣本,打破了過去只能搭載和利用國外載人潛水器在地形復雜的深海熱液活動區開展研究的被動局面。與此同時,結合下潛科考作業,順利完成了包括我國第一批女潛航員在內的6名潛航學員的下潛培訓。
“蛟龍”號潛航員傅文韜說,首批女潛航員張奕和趙晟婭作為副駕駛首次進入深海實戰,表現不俗。潛航員唐嘉陵認為,跟男潛航員相比,女潛航員更加細致,這是她們的優勢。
此次遠征途中,“蛟龍”號表現出技術狀態良好、性能穩定。13次下潛任務,充分驗證了其在海底地形復雜等深海極端環境下的高精度定位、定點取樣和水下通信保障能力。熱液保壓取樣器、多參數電化學傳感器、自供電高溫探測傳感器、多級原位海水微生物采集系統等作業設備的成功運用,進一步完善了“蛟龍”號深海調查作業技術手段。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