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讓人栽跟頭的理財陷阱
摘要:近些年來,互聯網金融改變著整個投資理財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理財的行列中來。但借助新的技術和手段,理財中的陷阱和騙局也翻著新花樣,讓不少投資者栽了跟頭損
近些年來,互聯網金融改變著整個投資理財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理財的行列中來。但借助新的技術和手段,理財中的陷阱和騙局也翻著新花樣,讓不少投資者栽了跟頭損失不少。臨近“3·15”,投資者不妨回看過去曾經讓人栽跟頭的理財陷阱,以學會見招拆招,調整理財心態,在2015年里走上健康理財的正規。
電信詐騙:“女神”頻繁中招 損失高達百萬
對于投資者來說,辛辛苦苦尋找高收益產品去投資,“薅羊毛”攢到的一點小錢,一旦遭遇理財陷阱,產生的損失卻遠遠大于期間辛苦賺到的收益,甚至賠掉本錢。
在羊年春節前夕,女藝人俞小凡便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800余萬元。據媒體報道,俞小凡是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上海市公安局”,并稱俞小凡涉及一起跨國詐騙案,為了確保其清白,需對她的銀行賬戶進行監管。俞小凡返臺后,便依照對方指示,利用網絡銀行匯款方式,分6次匯到對方指定戶頭800余萬元。而中招的不僅僅是俞小凡,去年的湯唯、李若彤經紀人等都曾遭遇電信詐騙,分別被騙取21萬元和100萬元,也無怪乎有網友總結稱,“女神”成了電信詐騙的重災區。
不僅僅是明星,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太狡猾,普通市民在這方面也是屢屢被騙。據了解,目前常見的電信詐騙一類是通過改號軟件,將來電號碼顯示成公檢法部門的電話進行詐騙,用戶接到號稱“公檢法”機關的電話難免緊張,降低防范意識,從而一步步落入對方的圈套,造成財產損失。另一種則是騙子冒充銀行工作人員甚至將號碼偽裝成銀行客服號碼,用免費送禮、中獎、增值服務等信息套取持卡人的銀行卡信息或高額郵費,或讓持卡人進入釣魚網站套取資金。
如何防范:
對于電信詐騙,號碼的識別至關重要。專家提醒,警方不會要求匯款轉賬,也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對區號 110的電話要高度警惕。不要打開陌生人發來的網址,接到這類電話時不要驚慌失措,應反復核實對方身份,特別是對方要求進行匯款等操作時,降低上當受騙的風險。
同理,若接到顯示類似銀行客服號碼的電話,持卡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致電銀行官方電話核實。持卡人需要知道,即使是銀行寄送來的優惠活動禮品也并不會向客戶收取高額郵費,用戶可以到銀行官網查詢以辨別真假。同時,在接到此類號碼發來的短信時,持卡人應細心觀察詐騙分子提供的網址鏈接與正規網址有細微的不同,并撥打官網電話向銀行客服求證。
銀行理財陷阱:為何中招的總是老年人?
因為銀行強大的信用背書,普通市民特別是上了年紀的長者對銀行有天然的信任感,理財產品也通常是在銀行網點中購買,對于銷售人員聲稱有銀行背景的理財產品很容易輕信,這也就導致了老年人成為違規銀行理財陷阱的受害對象。
銀行理財陷阱中最常見的,莫過于投資者以為在銀行中購買的是理財產品,到期后才發現是保險。此外,有不少老年人都是通過銀行銷售人員介紹和推薦下購買了保障功能不強的分紅險,用隨時支取或7%以上的年收益率來誤導投資者。而投資者需要知道的是,目前銀行代銷的大部分保險都是分紅險或投連險,其保障功能不強,整體保費較高,分紅不一定有保證,并不適合老年人。
除此之外,近期有很多騙子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謊稱已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或是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人們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后關閉網站,攜款逃匿。而針對老年人的,還有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一步步引誘老年人投入資金。
毛氏理財分析師提醒老年人,要謹防參與者全是老年人的活動,認清楚“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時要接受“老腦筋跟不上新形勢”的事實,懂得舊思維與新世界的距離。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防止“信息封鎖”,對于重大投資,一定要和別人商量,如果不想和親人商量,就和朋友商量,如果不愿意和朋友商量,可以找律師商量。此外,要明白親人比外人更值得信任,同時分清個人責任、公司責任與政府責任,還要防止騙子公司利用名人實施移花接木的手段。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要認清產品宣傳材料上是否有該行的名稱,若沒有則很可能只是銀行代銷的產品,投資者需要向銀行理財經理問清楚。此外,在購買時一定要在看清產品說明書后再簽訂協議,說明書上有銀行名字和銀行公章的才是銀行自身的理財產品。
對于銀行代銷保險,如果真的有保障需求則最好通過保險公司渠道購買,分紅險或投連險并不適合所有投保人,在購買時也一定要了解產品說明書。如果已經購買且錯過猶豫期的,則不要輕易退保,否則只能領到有限的現金價值和紅利。
P2P理財陷阱:高收益可能隱含高風險
業內觀點普遍認為,2015年也許是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最后一年,監管部門對P2P理財平臺的監管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不過,在具體的監管細則出臺之前,P2P理財還是存在不少陷阱,導致投資者產生損失。
P2P理財最大的理財陷阱來自于P2P網貸平臺跑路。在去年年末,平均每月都有近百家P2P理財平臺跑路。這些跑路的平臺往往以30%以上的高利率引誘投資者,這類平臺沒有合作的金融擔保機構,而是對借款項目進行自擔保,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而近來,一種新的P2P“組團”投資方式也很容易讓投資者掉入陷阱。在P2P投資圈里,有一群人長期活躍在論壇和QQ群里,與別的投資人分享P2P投資經驗,等有了一定知名度后,會集合一群投資者的錢去跟網站談判,這種行為被業內稱為“組團投資”。
銀率網分析師指出,“組團”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如投資平臺出現提現困難最終跑路,連團長也人間蒸發;而當“組團”資金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就容易發生資金“易進難出”的狀況,而為了追逐高利潤其潛在的風險就更大,且“組團”容易出現盲目跟從團長投資的行為,但團長未必會與團友公開與投資平臺談判的全部內容,這當中也潛伏有風險。
防范P2P理財陷阱的關鍵在于選擇靠譜的平臺。在投資之前要充分了解一個P2P網貸平臺的背景,如風險控制能力、自由資金實力,還有該平臺的借款人來源是否是有抵押的。而在當前P2P投資收益逐漸回歸理性的情況下,更不應該被高收益所迷惑,投資者也不應該將投資資金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要注意分散投資。
對于P2P“組團”,銀率網分析師提醒,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說,名人評級可以作為投資參考,但不是唯一的投資依據,更加不可盲目跟從。
信用卡詐騙:勿連接不明WIFI或掃描不明二維碼
對于去年出現頻率較高的信用卡詐騙方式,利用互聯網甚至移動互聯網進行詐騙的新手段層出不窮,值得持卡人警惕。據交通銀行信用卡銀行中心總結的2014年信用卡高頻率騙術來看,一種是不明來源的免費WIFI,不法分子在熱門購物場所使用黑客軟件,建立免費的不明WIFI鏈接,當持卡人連接這個WIFI后登陸信用卡網銀,不法分子就可以通過后臺程序記錄下上網者手機的IP地址和上網時的各種信息,輕松竊取信用卡賬號及密碼。
另一種則是不明來源的二維碼,不法分子在網上下載一款二維碼生成器,再將病毒程序的網址粘貼到二維碼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個有毒的二維碼,消費者在網購時掃描到此類二維碼,其手機就會被詐騙分子支付手機木馬病毒并自動提取手機號、卡號、密碼等私人信息,發生銀行卡盜刷。
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專家提醒,持卡人在登錄網銀時要確保是在安全的環境下登錄,不要貪圖一時之快隨便連接不明來源的免費WIFI;而對二維碼的監管,目前還是一片空白,因此廣大用戶應加強防范意識,在掃二維碼前核實來源,選擇正規的途徑及商家發布的二維碼,不要掃來源不明的二維碼。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