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引擎”如何雙驅發力
摘要: 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雙引擎”如何雙驅發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
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雙引擎”如何雙驅發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當前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減弱,要實現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必須推動經濟提質增效、邁向中高端水平。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這是中國經濟爬坡過坎、升級發展的戰略抉擇。
改造傳統引擎增強發展后勁
改造傳統產業,要以產品創新為主導,以工藝創新為手段,以機理研究為基礎,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袁仲雪代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這是近幾年來沒有的。”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表示,我們有幾十年積累的工業基礎,要讓這些傳統產業提高效率、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全部工業增加值22.8萬億元,居世界第一。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全部的工業增加值增幅7%,工業出口占了約1/7。然而,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并不高,集中表現在工業增加值率和科技貢獻率上。“十一五”時期,工業增加值率是25.6%,近兩年下降為不到23%,發達國家則是35%至40%。
如何提升傳統產業?李毅中委員說,落后的技術要淘汰,過剩的產能要化解,可以整合提升的就改造、重組。傳統產業中也有許多高新技術,比如發展高端制造業以及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依然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部分,也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是經濟增長點。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袁仲雪說,“上一輪的經濟發展,基本是以大規模低端制造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肉多、骨頭少,剛性不足,技術含量低。”袁仲雪代表表示,下一輪的經濟發展,必須改造傳統產業,要以產品創新為主導,以工藝創新為手段,以機理研究為基礎,研發新材料,推出新產品,創造新模式,以此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只有滿足綠色發展的要求,沉下心來、扎扎實實搞基礎性研究,才能保證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鼓勵社會參與公共服務
通過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采用“拼盤”的方式,把社會資金引入到公共服務品的供給上來
——裴長洪委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政府對教育、衛生等的投入,鼓勵社會參與,提高供給效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告訴記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個人消費品領域總體上已處于供求平衡狀態。但在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總體上仍供給不足。看病貴、看病難,讓許多百姓對醫療問題不滿意。醫療保障方面的問題也成為許多代表委員關心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腦腫瘤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于金明認為,中國已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但是目前醫保還存在著資源不均衡、可及性不夠以及公平性仍有欠缺等問題。于金明代表建議,“醫保可以先在試點區域內實現統一,進而實現跨地域一卡通。”
全國政協常委、貴州省畢節市副市長冉霞表示,應多給西部和革命老區一些政策傾斜,一方面應加強對偏遠地區醫療場所的建設,培訓鄉村醫生,提高臨床醫療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建立有效機制,將引入社會資金和政府投入結合起來,完善醫療衛生改革。
“棚戶區改造是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是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楚雄師范學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楊甫旺建議,繼續加大棚戶區改造支持力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建議拓寬金融貸款的用途范圍。
如何增加公共服務和產品?在裴長洪委員看來,“政府不能再唱‘獨角戲’,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需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裴長洪委員表示,要通過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采用“拼盤”的方式,把社會資金引入到公共服務品的供給上來,包括城市中地鐵、學校、醫院的修建等,要允許民間資金的進入。在這一過程中,關鍵是進行價格改革,通過定價機制改革,給社會資本以合理投資回報。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公共產品價格調整同時還要兼顧民生,考慮社會承受能力。
造就扶持創業創新的體制機制
要考慮高新初創型企業的實際需求,造就扶持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需進一步深化改革,放水養魚
——李秉記代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
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一林說,在經濟新常態下,創新是企業積極轉型、探索出路的有益嘗試,或者說是企業必走的生存發展之路。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考慮到高新初創型企業的實際需求。造就扶持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需進一步深化改革,放水養魚。”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億達洲海洋生物研發中心副主任李秉記告訴記者,創業伊始的高新技術企業通常沒有贏利,可以考慮在營業稅、增值稅等方面進一步給予優惠措施,降低小微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高新企業的認定門檻。目前主要是以產值和稅收來認定,高新初創型企業踮起腳尖也摸不到“及格線”。應改為以科技含量、專利創新作為主要的認定標準,同時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其進行評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錢從哪里來”始終是最關鍵的問題,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看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完善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積極將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結合起來。
“拿廣東的實踐來說,一方面對基礎性、公益性的科研項目采用穩定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改革創新面向市場的項目投入方式,放大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流向科技領域。”黃寧生代表說,目前廣東9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已有6個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5個設立了融資性擔保公司,還專門設立了高新區創新產業集群基金,母基金10億元,吸引社會和民間資本在全省各地成立子基金,投資于分布在各地高新技術產業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經濟日報記者 劉瑾 黃鑫 歐陽優 陳靜)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