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讓位消費 樓市走向何方
摘要: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關樓市的消息依舊是不少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穩定住房消費”、“分類指導”、“支持居民自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關樓市的消息依舊是不少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穩定住房消費”、“分類指導”、“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論述,給外界帶來積極預期。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政策表態和市場現狀來看,“去投資化”無疑已經是當下樓市的主基調,未來房地產將更多體現其作為居住產品的消費屬性,弱化作為投資品的投資屬性。而結合近年來房地產企業加速去庫存力度,試水多元化發展等舉措來看,則體現這個行業正逐漸告別“高利潤時代”。
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揭示樓市政策基調
今年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中,不乏來自房地產行業的人士。他們尤為關注政策和趨勢,不少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內容都涉及不動產登記、房地產稅、自住型商品房、小產權房等房地產政策。但相比代表委員的觀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房地產政策的表述仍是最抓眼球的內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消費要匯小溪成大河,讓億萬群眾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并強調“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兩會上的這些政策論述,與過去多年來強調的“調控”基調發生了明顯變化,而且首次將“穩定住房消費”和“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寫入報告,說明樓市政策已經正式告別了“防止房價過快上漲”的調控模式。這一表態加上此前央行降準降息的“利好”,將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從2001年開始,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思路已經不斷出現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從最初的“發展”,到隨后的“鼓勵”、“改革”,到后來的“調控”。而從2005年至今的10年中,“調控”成為樓市政策表述的主流。除了2009年沒有提及,其余9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到了“調控”。
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的一些提法此前也已露端倪。
去年10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曾提出“穩定住房消費”。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此前的住建部會議也曾有類似表述,即明確2015年將以市場的自身變化為基礎,積極應對新局面、新問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保障房建設時提出的“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把一些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也和此前住建部強調的“拓寬保障房源渠道,注意通過市場籌集房源作為保障房”高度相似。
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樓市政策表述的變化,標志著2011年以來持續緊縮的房地產調控終于明確定調。但潘建成也指出,報告同時也將住房定性為“消費”,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對于把住房作為投機投資的行為,同樣不鼓勵。“穩定住房消費,表明了決策層希望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政策解讀報告分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定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穩定住房消費成為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表態,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鏈接 近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樓市政策表述
2005年:目標重點抑制生產資料價格和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
2006年:繼續搞好宏觀調控,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遏制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和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
2010年: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
2011年: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
2014年: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
2015年: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縱深
新常態也給行業帶來新機遇
2015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顯示,2015年初的房價依舊處于下降通道。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研報認為,自2014年起,中國的住房商品化地理擴張浪潮基本結束,三、四線城市出現了長時間的房價下降;房屋新開工持續增長的趨勢結束,新開工和投資熱情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這不是2008—2013年房地產調控的結果,而是代際更替、住房自有率上升后出現的正常信號。”
“我們判斷,在此政策背景下,市場會長期保持價穩量增格局。”研報認為,現在的政策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問題的長期有效解決辦法,既能有效避免銷售去化風險,又可以部分解決供給過大和區域不平衡問題,行業可持續性明顯提升。
“站在新常態的高度看,中國房地產從量價齊升的2013年高漲走勢轉入縮量價格有所下行的2014年調整市不是偶然的,與中國經濟降速、去杠桿、調整結構等有直接關聯。”合富輝煌房地產經濟研究院院長龍斌表示,新常態下房地產也迎來眾多機遇。如政策直接干預市場減少、改革紅利、創新、啟動內需機遇等。
龍斌認為,決策層果斷調整策略,簡政放權,加大改革力度,力圖保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所以,2014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房地產市場企穩,核心城市率先回暖,呈現交投前低后高的特點。
“總的來看,對于2015年及以后的房地產市場,不能悲觀看待,房地產市場很可能會受惠新常態強大的平衡力量。”龍斌說,對于房地產而言,這意味著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不過,他認為很多新的問題如供應過剩、市場分化嚴重、不少城市購買力不足、新興的主力購房人群需求變化、土地等成本居高以及互聯網新技術沖擊等接踵而來,挑戰是全方位的,需要行業認真研究和對待。
知名經濟學者巴曙松表示,隨著市場供需趨于平衡,房價漲勢放緩,成本上升,這意味著房企“高利潤時代”的終結。而隨著房地產行業從住宅市場的過度繁榮進入多元業態,住宅地產、工業地產、商業地產、房地產金融等興起,未來前期調研、產品設計以及后期的物業管理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南方日報記者 牛思遠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南方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