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成為全球焦點 有望上升到國家戰略
摘要: 去年以來“工業4.0”持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據報道,德國欲在全球推行工業4.0標準。另一方面,有分析指,“工業4.0 ”在我國也有望上升到國家戰
去年以來“工業4.0”持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據報道,德國欲在全球推行工業4.0標準。另一方面,有分析指,“工業4.0 ”在我國也有望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互聯網化推進,“工業4.0”有望成為羊年A股市場持續受關注的主題。
工業4.0成各國關注焦點
去年以來“工業4.0”持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據媒體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表示,德國可成為“工業4.0”標準的推動者,并在歐洲甚至全球推行這些標準。在我國,有分析指出,“工業4.0”有望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東方證券研報稱,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 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勞動力制造業就業意愿的下降,對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了巨大制約。李克強總理2014年10月份訪德期間簽訂“工業4.0”戰略合作框架,顯示出高層對制造業4.0升級改造的強力支持,“工業4.0”大概率將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根據美國某咨詢機構統計,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綜合成本已經與美國本土部分地區接近??陀^上說,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搶先進入“工業4.0”時代以保持制造業競爭力,是中國無法不選擇的一個命題。
分析人士指出,“工業4.0”將成為傳統制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桿。在制造業PMI低位運行、傳統制造業景氣低迷、人口紅利消失而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互聯網化開始推進。“工業4.0”概念有望成為羊年A股市場持續受關注的投資主題。
據了解,工業4.0(Industry 4.0)是德國政府《高技術戰略2020》確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并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工業4.0強調“智能制造”,在生產要素高度靈活配置條件下大規模生產高度個性化產品,因此數字技術在其中至關重要,物聯網、數據網等將成為未來工業的基礎。
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助理許俊哲表示,新的“智造時代”將帶來我國制造業的“新生”, 一大批國內制造業公司將積極探索轉型升級,新的“智造時代”將會給A股帶來新的投資機會。例如傳統家電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大規模應用機器人取代傳統工人,在產品上則積極探索融入互聯網,家電類企業和互聯網巨頭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家居客廳等。
國版工業4.0規劃或上半年出臺
據權威人士透露,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規劃。重點實施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該規劃或將于今年上半年出臺。
分析指出,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傳統制造業比重較大,且多處于工業2.0和工業3.0階段。過去,由于中國具有低成本競爭優勢,這些問題被部分掩蓋,但隨著中國“高成本時代”的悄然到來,傳統制造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出臺工業4.0發展戰略規劃迫在眉睫。
1月6日,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處長王建偉表示,2015年將研究出臺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的著力點和發展方向。據了解,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指導意見為中國版工業4.0戰略的重要抓手。
廣發證券研究員表示:“工業4.0”這個由德國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概念,雖然推出僅一年多時間,但已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中國與德國都是全球制造業大國,德國制造業的升級無疑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德國“工業4.0”戰略的提出,凸顯出全球制造業激烈競爭的新態勢,這對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工業4.0是制造業發展不可繞開的必由之路,是未來世界制造業較大的一波”浪潮。“東方證券分析師佘煒超指出,與前三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4.0較大的進步在于利用互聯網激活了傳統工業過程,使工廠設備”能說話、能思考,同時實現三大功能:較大程度地降低制造業對勞動力的依賴、較大程度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將流通成本降到較低。
實際上,我國具備拓展工業4.0的優勢。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個龐大完整的工業體系依托眾多工業企業的集聚效應而具備了高度靈活性,為將來實現“工業4.0”進行了有效鋪墊。
三維度掘金“工業4.0”
相比德國,我國盡快出臺工業4.0規劃顯得更為迫切。據統計,2013年中國萬名工人的機器人擁有量是23臺,全球平均水平是58臺,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近10年以來機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勞動力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前者的比價優勢愈發突出。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未來年輕勞動力的短缺將是一個中長期現象,因此制造業自動化程度提高將是大勢所趨且十分迫切,以機器人、智能制造為代表“工業4.0”時代已悄然來臨。國內機器自動化率水平提升空間廣闊,正駛入成長快車道,相關龍頭上市公司將迎來發展良機。
在行業前景一片廣闊的背景下,除機器人(300024)、沈陽機床(000410)等龍頭機器人類上市公司外,其它各大上市公司也開始積極布局,如均勝電子(600699)去年就曾公告擬以不低于每股21.29元增發不超過53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1.28億元,其中1.85億元投入全資子公司均勝工業機器人公司工業機器人項目。此外,均勝電子控股子公司德國普瑞以143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19億元)收購IMA100%股權。據介紹,IMA專注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和集成,主要產品為工業機器人系統及自動化產品。
業內人士對《投資快報》記者表示,工業4.0作為提升中國制造核心競爭力的未來方向,必將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2015年工業領域一項重要政策抓手。未來圍繞4.0智能工廠,國家和地方可能出臺更多實質支持政策,推動產業快速進步,工業4.0也將成為貫穿全年的一條主線。
在投資標的上,銀河證券表示,可從以下三主線布局。一、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借助本土多種優勢將快速增長,看好掌握核心技術并能跨領域發展的系統集成企業,如機器人、博實股份(002698)、天奇股份(002009)等。二、在國家和產業資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有望超預期,看好已掌握相關零部件核心技術的企業如匯川技術(300124)、新時達(002527)。三、可關注有估值優勢并且通過國內外合作或通過自身在工控領域的積累,計劃進入機器人領域的相關上市公司:銳奇股份(300126)、慈星股份(300307)、上海機電(600835).
個股點將臺
機器人(300024)
國內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子公司建設的我國首條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生產線已經投產,年產能將達到5000臺工業機器人。據介紹,與人工制造相比,數字化智能生產線生產效率會提升5至10倍。實控人為中國科學院,是國內其他公司難以比擬的。
去年底,公司與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真空閥門執行器數字化生產車間》項目被列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計劃。據介紹,項目總金額約1億元,擬獲國家補助2000萬元,有望成為公司數字化工廠示范項目。數字化工廠是運用工業4.0理念的新一代工廠,核心技術是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科技,未來發展前景看好。
中投證券研報指出,機器人作為國內數字化工廠的先行者與領先者。憑借著公司工業機器人、AGV、自動化立體倉庫、MES等寬厚的軟硬件基礎與豐富的自動化項目集成經驗等超強的競爭力,公司數字化工廠業務有望實現高盈利快速拓展,成為業務高成長新主力。
博實股份(002698)
國內自動化龍頭之一。大股東為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在機器人研發領域具備先天優勢,是國內大部分公司很難比肩。據了解,公司的特種機器人---高溫機器人,已在用戶現場進行了中試,根據中試過程發現的問題已實現了技術上的完善,整改提高的設備制造已完成,現已進入總裝調試階段。
分析指出,多年來由于公司的自動化包裝碼垛技術具有很強的通用性,較易擴展應用到各種場合中,因此特種機器人可謂是現有產品的延伸。同時,公司業務過度依賴于石化化工行業的現狀有望得到改變。
“2015年兩款特種機器人有望填補公司業績增長乏力的空白。”長城證券研報稱,公司特種機器人研發進入尾聲,新產品高溫機器人、智能貨運產品以及節能環保產品(公司2014年5月與楊子巍共同出資設立哈爾濱海威精煉環保裝備有限公司,該公司努力實現將目前世界領先的鋁及鋁合金精煉環保裝備生產技術引入中國)未來有望貢獻業績。
新時達(002527)
國內最大的電梯控制系統配套供應商,且市場占有率在過去幾年內一直為國內第一。剛剛過去的2014年,公司陸續完成和推出6軸小型多關節機器人、控驅一體化產品,運動控制底層平臺建設、新一代伺服驅動系統等產品,進一步奠定公司機器人大廠地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經開始無人化工廠的方案設計,預計今年成型的方案有望出爐,未來在機器人初步推廣到一定階段后有望獲得客戶的全面改造訂單,從而實現業務層次和盈利能力的再一次跨越。
愛建證券研報指出,雖然2014年電梯行業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冷卻導致全行業增速放緩,但是預計公司的電梯業務依舊保持15%的增速,領先行業平均10%的發展速度。而且過去的2014年,公司積極致力于工業機器人的研發,且正在逐步將研發重點轉移至機器人領域。預計未來公司機器人銷售增長率將保持在年率25%以上。
上海機電(600835)
2月11日, 全資子公司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與日本納博特斯克株式會社合資設立納博特斯克(中國)精密機器有限公司,其中納博占67%股權,液氣占33%股權。納博精機計劃形成年產20萬臺精密減速機的產能,預計2016年1月納博精機的精密減速機產品將正式投入生產。
分析認為,此次減速機合作推進是公司“電梯+智能裝備+參股”的發展戰略又進一步,目前公司現金流充沛,智能裝備平臺戰略明確,后續有望在海內外持續進行智能裝備產業的并購整合。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機器人業務未來有望成為新增長極。
長江證券稱,伴隨虧損業務的置出、機器人減速器業務的落地,上海機電未來“電梯+機器人”的新增長模式逐步清晰。此外,上海國企改革已步入深水區,未來公司順應變革的可能性較大,市場化將帶來新增長動力。(投資快報)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