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近求遠去香港買保險靠譜嗎?
摘要: 香港尖沙咀海港城的一家國際知名保險公司的內地人購買保險驗證處,近來總是可以見到排隊的人流。 隨著春節期間來港旅游的內地人日漸增多,在港購買保險也成為游客們
香港尖沙咀海港城的一家國際知名保險公司的內地人購買保險驗證處,近來總是可以見到排隊的人流。
隨著春節期間來港旅游的內地人日漸增多,在港購買保險也成為游客們感興趣的投資項目。從上海來港旅游的陸先生在驗證現場告訴記者,他打算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并為孩子準備一份價值3萬美金的儲蓄分紅類保險。他說,周圍有同事購買過,自己的理財顧問也是同事推薦的。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香港保險公司的部分產品在保障范圍和費率上,的確較內地產品有優勢。但是由于其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都有不同,內地人“舍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而不能盲目跟風。
保障范圍大、保費便宜、回報率高
“香港保險比內地保障范圍大、同等保額保費還便宜30%,儲蓄分紅類保險回報率高,正好趁著過年帶著孩子來香港買保險,也順帶旅游購物。”說起香港保險的優勢,趙先生這樣說。
和趙先生一樣想法的內地人不在少數。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內地人赴港買下6.4萬余份新保單,貢獻保費101億港元,占香港上半年新保單保費的18.4%。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理財顧問李女士告訴記者,從個人游啟動以來,就開始有內地人選擇來香港購買保險。2008年以后,這個數字有了明顯的上升。這兩三年來,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的人數更是猛增。來港購買保險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廣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也有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的一些客戶組團來購買。
“4年前,內地人在我客戶中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現在能占到30%-40%,為了更好地跟客戶溝通,我跟我的同事還都開始努力學說普通話,也經常跟內地的客戶在微信上互動,交流聯系很方便的。”李女士說。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保險之所以這么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其保險行業歷史悠久,制度及服務更完善,保險保障的范圍更廣,同等保額資費更便宜等。據了解,目前香港的獲授權保險公司總數達到158家,保險中介人(包括公司/個人)則超過8萬,提供種類繁多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
重疾險、人壽險、儲蓄分紅險最暢銷
在康宏金融集團從事理財保險行業工作的吳瑞告訴記者,內地人來港買保險都緊盯著這三類:重大疾病險、人壽險和儲蓄分紅險。
以香港一家英資保險公司的“危疾終身保計劃”為例,其涵蓋了69種嚴重病況,包括17項預支賠償病況。以一名30歲健康女性為例,每月需要交納308美元,持續25年,可獲得終身保障,保額總費為100萬港元。如果發生癌癥等52種重大疾病,將以保額的100%賠付;如果發生原位癌、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等非重疾12種疾病,可以保額的20%或25%預支賠償,而且被保險人最多可以申請三次預支賠償。
吳瑞說,內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險涵蓋30-40種病況,保障范圍不如香港保險產品。這個范圍的廣度,還體現在原位癌的預支賠償上,內地的大多數保險產品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而且,同等額度的保險,受保人要投資的保費香港比內地便宜30%左右。
儲蓄分紅險也是內地人赴港買保險的一大目標。以一家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為例,繳納3萬美金的保費,25年之后可獲得逾12萬美元現金回報,預期每年回報率為6.35%。吳先生說,相比而言,內地的儲蓄型保險每年現金回報率不會高于5%。
然而也有從業者指出,這種儲蓄型保險回報周期較長。考慮匯率的變動,以及保險公司有權調整回報利率,再加上香港屬于境外,遇到糾紛不好處理,實際上風險不容小覷。
盲目“舍近求遠”沒必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保險公司的部分產品在保障范圍和費率上,較內地產品確實有一定優勢。但是由于其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都有不同,內地人“舍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而不能盲目跟風。
據了解,大部分香港保險產品均以美元或港幣計價,也就是說買保險繳的是美元或港幣,賠付時也是美元或港幣。港元兌換人民幣的價格七年內就從1.2跌至0.8左右,而對壽險、重疾等險種來說,繳費周期長達20年甚至是更長時間,這其中帶來的匯率風險自然是不容忽視。
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首席壽險顧問茆雷磊指出,兩地的法律和政策規定有很多不同,比如對于失蹤后宣告死亡的定義,內地是失蹤兩年即可宣告死亡,香港法律規定則是失蹤7年才可宣告死亡。
他同時認為,無論在哪里買保險,選擇好的代理人更重要。事實上,內地保險近幾年在制度和服務上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能夠為客戶量身定制挑選最適合的產品,也能在理賠時為客戶爭取到最大的權益。
“選好代理人,比盲目飛到香港買個熱銷的保險產品更靠譜。”他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